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藝術教育為何進口爆棚,出口冷清?

      時間:2012年05月27日來源:新華網作者:

        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改行;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藝術教育:進口爆棚,出口冷清?

      某藝術院校的校園招聘會上,學生們焦急地查看招聘信息。

        2009年,《社會藍皮書》公開的就業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就業率最低的專業集中在兩大領域,其一就是藝術領域。CFP供圖

        5月,畢業季臨近。曾就讀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滿瑞回想起自己的經歷頗為感慨:畢業幾年了,目前還在每天跑劇組,看看有沒有小角色可演。他的結論是當導演很難。“剛畢業時,給上百家公司發了求職簡歷,去過幾十家公司面試,但人家要求有相關經驗。幾年過去了,自己寫劇本、打零工,有了相關經歷,人家又覺得我年齡大了?!睗M瑞無奈地說。

        其實,滿瑞的經歷只是很多藝術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的一個縮影。相比不久前結束的2012藝考招生,今年部分藝術類學生的擇業場景冷清了許多。曾經從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的藝術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到底有多大?就業困境的背后有著何種藝術教育的現實?這給當下的藝術教育何種啟示?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1藝考很熱,就業很難

        近年來,藝考招生不斷升溫。從1998年到2011年,中國藝術類招生人數擴大了60倍。如今,除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微博 招生辦)、上海戲劇學院等傳統藝術院校外,全國2000多所高校中有700多所高校建立了藝術類專業與院系,其中包括綜合類院校、師范類與理工科院校。

        僅以表演專業為例,目前全國設有表演系的高校已超過400所。潮水般的學生涌進藝術院校,眾多的學生進入表演系,他們畢業后都能當上演員嗎?“表演系畢業生的失業率很高,隱性失業率就更可怕了,許多表演系畢業生畢業后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北本┠硨W院從事表演教學的趙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每年,全國萬余集電視劇、500多部電影、200多臺話劇,需要多少演員?在原本已經陣容強大的演員隊伍中,又能容納多少新演員?據北京某媒體2011年的調查,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改行。

        實際上,即便是已經就業的演員,也面臨著隱性失業的危險。演員的就業與失業,不是以有無單位錄用來統計。北京某文化公司王宇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演員簽了經紀公司,就算是就業了。然而,就業容易開工難。

        在王宇看來,一個職業演員,無論有沒有單位,一年至少要有6個月時間拍戲才能算是正常就業。然而,大部分表演系畢業生,畢業后即便簽了經紀公司,也不能保證有戲可拍,相當一部分人處于等待狀態。

        作為國內培養影視明星較多的院校,上海戲劇學院學生畢業后能否如愿進入影視圈?情況也許并不如外界預期的那樣?!拔幕?、公關公司、自主創業、主動待業,都是學生的選擇。導演系學生眼光高,不愿去偏遠地區就業?!痹撔а菹凳蠋熣f。

        “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傳播、語言文學、播音學以及藝術、美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能在廣播電臺、電視臺及其他單位從事廣播電視播音與節目主持工作的復合型應用語言學高級專門人才”,這是某綜合大學招生簡章中對播音與主持專業培養目標的描述。

        然而其學生畢業后真正能從事廣播電視播音與節目主持的人有多少?現今在北京民航從事地勤工作的王永利,曾是該校播音與主持專業的畢業生。畢業時投出近百份簡歷無果,最后參加了一年的航空地勤培訓?!跋氘攤€廣播電視播音與節目主持人真的很難?!蓖跤览f。

        2008年畢業于某戲劇學院戲文系的張曉曉,目前待業在家。他告訴記者,現在沒有工作,但自己的目標很明確,要當作家。家人對他不理解,認為他的想法不切實際,但他就是想趁年輕闖一闖,希望在三五年內能實現目標。

        某綜合大學表演系學生李莉,畢業一年多還未簽約公司?!艾F在搞藝術的人太多了?!崩罾蚋嬖V記者,“有時天天悶在家里不知道該干什么,即便如此也沒有想過轉行,不管花多長時間都要堅守。因為特別喜歡,而且不知道還能干什么其他的工作?!?/p>

        來自麥可思公司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2010屆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明顯低于全國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的平均水平。2010屆藝術類本科、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后從事表演藝術與影視類職業的比例,僅為0.3%。

        2百里挑一,仍然執著

        盡管藝術專業大學生就業不盡如人意,且錄取比例從40∶1到60∶1到百里挑一,淘汰率很高,但這些仍難以阻擋藝考者執著的腳步。今年,1.8萬人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而其錄取人數不過400多人。上海戲劇學院每年的錄取人數也在400人左右,但每年都有上萬考生前往參考。

        談到“藝考熱”持續火爆的原因,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等人認為,近年來,文化產業的發展繁榮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電視選秀節目火爆推動“造星運動”,影視明星受到青少年追捧等諸多原因,造成了一些考生和家長的盲目與不理智跟風。

        北京薊門橋旁的北京電影學院,每年春天迎接著來自全國各地心懷夢想的報考者。來自山東的學生家長方女士告訴記者,送女兒參加藝考,就是沖著當明星來的。雖然這幾年花了不少錢,也知道這行工作并不好找,但如果孩子畢業后一旦成了明星,投入就可以收回了。

        近幾年,影視劇演員身價暴漲,更加讓部分學生甘愿冒著前途堪憂的危險“知難而進”。曾經,演員演電影、電視多為名氣,個別演員一集電視劇片酬10萬元就是天價?,F今,眾多明星的片酬早已沖破了這個數字,一部電影拿百萬元片酬者大有人在。

        “文化課成績不好,通過藝考也能讀大學”的宣傳與引導,也讓部分學生并不考慮未來的就業前景,而選擇報考藝術院校。

        來自東北的朱曉霞,已是二度赴京參加藝考。曾經300分出頭的高考(微博)成績,讓她與本科院校無緣?!皩?颇苌?,但我就想上本科。”經過多方咨詢,她選擇了藝考?!澳玫剿囆g類專業測試過關證后,文化課成績就不成問題了?!?月至3月,她輾轉于西安、上海、大連、北京,參加了5場專業測試考試。

        記者點擊某知名藝考網站,其首頁上報考藝術類院校的優勢赫然在目:可以解決學生因文化課分數不夠而不能進大學的苦惱。有文化課200分至300分的成績,加之不錯的專業課成績,學生就能進入藝術類大學,還可提高中學的升學率。

        記者咨詢該網站負責招生的許老師,得到了這樣的指點:藝術類的音樂、舞蹈、美術、播音主持、編導、影視表演等專業,經過短期培訓就能達到聯考要求,且能取得理想成績。特別是播音主持、編導、影視表演專業,無需任何藝術基礎,文化成績要求不高。

        也許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在藝術院校招生現場出現了諸多的盲目報考者。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藝考招生教師直言:“藝考誤區太多,中介、騙子等陷阱也不少。金字塔是現實,但明星只是少數。”在他看來,許多家長和孩子,不知道藝術從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報考過于盲目。

        某校負責招生的李老師告訴記者,許多考生千里迢迢趕來,父母花了很多錢陪著,結果考生沒有任何準備。比如,形體考試沒有準備,連最基本的廣播體操都不會做。一些考生進過培訓班,但由于培訓班水平不高,反而表現虛假。“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你的父親?!薄拔业母赣H是男的。”這是中國傳媒大學藝考招生現場,考官與考生的一段對話,如此蒼白的表現怎能獲取優異成績?

        記者在多所學校看到,還有許多參加表演專業考試的女生濃妝艷抹,將精力主要用在外表打扮上。甚至有考生表示,表演專業考試就是看長相,只要漂亮、帥氣就能考上。這令很多藝術類高校的老師啼笑皆非。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專業徐老師介紹,其實招生考試重在發現考生的潛質。演員不能只是漂亮,要有個性與特點。演員長相雷同、沒個性,將是表演藝術的災難,對于考生自己來說,未來的發展也十分受限。

        以表演專業為例,考試包括對學生聲樂、臺詞、形體、表演等多方面的考查。對于同樣的內容,要看考生怎么理解、如何表現??忌枰柚约旱恼Z言、歌唱、形體和表演來展現理解力、想象力、藝術感、音樂感和節奏感,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走藝術道路。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躍紅還指出,藝術類職業的工作方式多是個體化的、工作室化的、家族傳承式的,沒有一定背景想闖進去是很難的。對于家長來說,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搞藝術,孩子是否有興趣,值不值得家長花大價錢去培養。

        許多專家建議,學校不能為了提高升學率,就鼓勵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走“藝考捷徑”。家長也不要“病急亂投醫”,不管孩子對藝術是否有興趣、有特長,就強迫孩子臨時“轉行”。其實,如果學生文化基礎不好,或者對藝術缺乏興趣,即使學生勉強入了校、畢了業,在未來的人才市場也會沒有競爭力。

        對于那些懷揣明星夢的藝考生,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表示,很多人覺得考上電影學院這樣的藝術類院校就是踏入了“星族”的門檻。實際上,進入學校會獲得更好的起飛平臺,但成功需要學生的勤奮努力,學校只能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保證學生獲得成功。

        3 為名利來,能走多遠

        張藝謀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前,曾是咸陽棉紡織廠的搬運工。上世紀80年代考入中戲的鞏俐,曾經歷了分數不達標等問題。如今,他們很紅。章子怡和趙薇,一個畢業于中戲,一個畢業于北電,如今也已成為影視圈的“寵兒”,被廣告商爭相追捧……

        在明星的示范作用下,藝校的標簽被神圣化了。只要考取了中戲、北電等知名藝校,風光無限的日子就近在咫尺了。于是,懷揣夢想的學子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跨越千山萬水奔波于各大院校之間,盡管只有少數幸運兒會金榜題名。

        采訪中,中戲、北電的多位專家表示,藝術創作需要靈氣和天賦,同時學藝術的人要勇于去經歷人生的諸多坎坷挫折,才能獲得豐富的人生體悟。如果只是為了名利而來,那么就一定走不遠。藝術道路上的發展,關乎才情、運氣,但熱愛是第一位的。

        “考上北電、中戲,只能說明你是這個學院的學生,連個準演員都不是。”明星經理人田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許多人以為考上中戲、北電等藝術院校就成了明星,這種觀點大錯特錯,特別是在目前演藝市場演員人數明顯供大于求的情況下。

        影評人譚飛總結了學表演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5種出路:“第一是運氣特別好,在學校就出風頭,早有簽約公司守候;第二是使勁鉆進國家劇團,收入不高,生活安穩;第三是帥哥美女,找個有錢人結婚;第四是轉行當編劇、做導演,或到大公司當公關總監;第五是從北漂或簽個體小公司干起,沒有保障,只有利潤分成。”

        來自多所藝術學校的調查表明,藝術類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并不一定都能從事藝術工作,即使是在占盡天時地利的明星班里,也有人至今沒紅,更多的藝人選擇了暫時離開這一職業。

        比如,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92級學生有15人,畢業10年后,現在還有機會從事表演的只有2個人,其余都轉行了。中戲1998級戲劇文學系,全班22人,畢業后沒有一個成為職業編劇,大多數人轉行做媒體或者其他行業,剩下的十幾人多是從事不固定的影視編劇工作。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生吉璟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有太多考生希望借助上中戲、北電等藝術院校進入娛樂圈當明星,就像曾經的我。”實際上學表演非常辛苦。演員是需要有深厚內涵的,要刻苦,要鉆研,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一夜而紅。想學習這一專業的考生一定要認真了解這個行業,三思而行。

        北京電影學院王勁松教授結合自己25年的表演經驗指出,表演這個行業如果想做好,非常艱辛,非常痛苦。當你面對激烈的競爭,又覺得自己的理想遙遙無期時,是否能夠堅持走完這一艱難的路程?這種艱難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面對名利的考驗,這需要極高的人格素質和人格修養。

        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表演專業的小翟,目前經營著自己的公司,接拍廣告,從事影視后期制作?!艾F實要求我們考慮這樣的問題:眾多的藝術考生,最后有多少可以成為明星,又有多少可以實現夢想?無數考生懷著明星夢去闖藝校門,我們不能嘲笑他們的夢想。但是,每一個藝考生都要以正確的價值觀看待成名?!毙〉哉f。

        藝考的成名之路,既坎坷又充滿誘惑。艱辛的趕考、高昂的費用、嚴峻的就業形勢,是每一個藝考學生及其家長都要認真思考的。

        4 走出困境,期待突破

        最近幾年,高等藝術教育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形成了音樂、美術、戲劇、廣播影視、舞蹈、工藝美術六大學科專業,獨立設置的藝術學院已發展到30多所。截至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藝術類在校生113萬余人,全國藝術類畢業生有21萬余人。

        藝術教育已經超越了教育本身,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風尚、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當今社會,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并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從2009年開始,我國將藝術學科從文學學科中獨立出來,設置為專門的學科門類,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藝術學科的自身發展是有利的。

        但是,藝術院校辦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有的藝術院校發展速度較快,但辦學條件跟不上。有的藝術院校盲目追求規模,忽視了內涵建設。有的藝術院校對招生考試環節把關不嚴等,制約了高等藝術教育質量的提高。

        藝術專業人才培養也存在著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脫節的問題,存在著重專業技能訓練、輕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尊重藝術專業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在培養學生主動精神、創新能力方面深入思考、尋求突破,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隨著藝術專業在校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師生比已經超過了1∶18,師資已不能很好滿足藝術教育的發展。有的藝術院校以應屆畢業生或公共藝術課教師作為教師主體,缺少學科帶頭人,教學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證。許多藝術院校的專業課從小課變成了大課。

        對此,國家很多項目向藝術類專業傾斜,如建立了17個藝術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給予每個中心50萬元的經費資助。在60個藝術院系設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給予每個實驗區50萬元的資助等,這對創新藝術專業人才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

        迅猛發展的文化產業及電影、電視劇、廣告事業,為影視表演人才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也不再僅僅局限于電臺、電視臺,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電視、車載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需要大量的傳媒類人才來填充,藝術人才的未來發展空間不斷增大。

        同時,關于藝術類學生的就業領域,有專家指出,視覺類藝術作品正隨著科技的進步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發展態勢,傳統藝術與計算機、工業、建筑等學科交叉融合,正衍生出許多新的專業方向,將為藝術類人才的發展拓寬領域。上海市勞動部門有報告指出,目前,廣告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公關策劃、動漫制作、游戲策劃、游戲設計等專業人才緊缺。

        但是,這種面對藝術專業不斷向多學科綜合的方向發展的新趨勢,也意味著文化課“跛腳”的畢業生,必將面臨不小的就業壓力。

        因此,采訪中,許多專家建議,學校應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人才,鼓勵學生選學第二專業、第三專業,掌握多種技能,從而在充滿競爭的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建議,高等學校的藝術學子,在就業方面要作好兩手準備。在學習藝術專業的同時輔修非藝術專業,使自己成為復合型人才。

        【觀點】

        藝術教育應避免過于狹窄和功利

        王宜文

        十幾年前,提到中國內地的影視教育,人們的目光所向只有北京電影學院等有限的幾所專業院校,張藝謀、陳凱歌、鞏俐等業界精英成為詮釋這種學院式教育的成功典范。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這個相對封閉的行業教育圈子被打破,不同層次、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影視類高等教育迅速生長起來,幾乎遍及國內所有地區和所有類型的高校。而影視教育只是中國高等藝術教育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一個縮影,藝術教育最明顯的改變是實現了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歷史性跨越。

        但是,這種藝術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中國式的困擾,最突出的現象呈現為兩個不對稱的“波峰”,每年春季的藝術類招生場面熱烈,甚至可用“火爆”形容,尤其是傳統的有聲譽的藝術院校,如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可以說門庭若市。但是,每年夏季,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市場則顯得不那么樂觀,學校、學生、家長和全社會都感受到了壓力,很多畢業生都不同程度地面對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這也成為中國藝術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導致以上現象的,既有整體藝術教育理念的深層原因,也有一些高校專業設置并不合理,考生和家長對藝術類教育存在理解誤區等現實問題。

        中國藝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由培育職業精英到大眾教育的轉變,在教育理念方面也應隨之調整。藝術教育的宗旨應該是實現個人在人文藝術修養和技能方面的全面均衡發展,提升整個社會的人文藝術水平。對于藝術專業教育來說,雖然職業教育、職業技能訓練的比重更大,但在教育理念、培養方向、課程設置等方面也應順應時代的需求,理解當代藝術教育的潮流,充分考慮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培養其更為全面的適應性、創造性和競爭力。關于教育理念的討論,盡管看來有些“務虛”,似乎不能直接給學校和學生帶來效益,但其的確關乎藝術教育長期穩定的發展,關乎學校試圖給學生什么樣的教育,關乎學生未來的發展空間。

        對于培養藝術人才的高校來說,應避免過于狹窄和功利化的職業化教育,盡可能培養學生全面均衡的人文修養。當前,關于藝術專業教育,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藝術類專業的入學門檻較低,盡管這是一種現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與藝術人才的特殊成長環境相關,但應該充分意識到,藝術教育其實是高等教育系列中對綜合素質要求最高、最全面的部分,除了職業素質外,也有著人文修養、情感素養、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要求,一個優秀藝術人才的培養要充分調動學生、教師、社會等方方面面的資源才可以做到。這就要求高校不能降低辦學層次,也不能一味地以低分入學吸引生源,而是要尊重藝術教育規律,完善教學基礎,打造良好的教學資源,增強其綜合素質,以適應人才市場的競爭。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也應看到,藝術教育是一個持續性高投入的領域,成才的過程對個人的素質要求更高,藝術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全面。追求藝術夢想和個人成功無可厚非,但是適當拓展發展思路,避免盲目跟風也值得參考。

        還有一種比較突出的現象是,受到社會上的“藝術熱”,特別是影視“明星”成功的影響,影視表演、播音主持等專業成為熱門,除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傳統院校外,開設這類專業的綜合性高校膨脹式增長,現在所提到的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很多是來自這個領域。據統計,恰恰是此類學校培養的藝術專業學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實際上,中國社會的發展給藝術教育和人才成長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空間和市場,所謂的就業困境呈現為局部的、結構性的,并非所有藝術專業都存在這些問題。特別是一些新興的藝術學科和交叉性藝術學科,反而由于人才儲備不足而面臨短缺尷尬。這對傳統的藝術教育模式提出挑戰,也給藝術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藝術教育和成才的機會不是越來越狹窄,反而日益豐富和多元了。

        當然,無論藝術專業學生的就業空間有著怎樣的變化,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競爭力都是最根本的。記者 姜乃強 紀秀君

       ?。ㄏ当本煼洞髮W(微博)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編輯:孫菁)
      91天日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最近免费最新高清中文字幕韩国| 日韩中文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