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創新文化藝術人才培養模式 把藝校辦到企業中去
8月10日,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在福建莆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培養基地”的牌匾授予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與此同時,福建省文化產業工藝美術領域的五家著名企業——華昌珠寶有限公司、善藝李氏工藝有限公司、騰輝裝飾木雕工藝廠、華名華居古典藝術家具有限公司、四君子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獲得由福建省文化廳頒發的“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基地”牌匾,成為福建省推動校企合作、創新文化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辦學點。中國藝術研究院、福建省文化廳和莆田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等參加儀式。
王文章表示,福建以院企合作辦學為基點,把理論基礎、文化素養和工藝技能三方面結合起來,為青年文化藝術人才的順利成長提供廣闊空間,為探索基層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提供了借鑒,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了教育模式。作為落實中國藝術研究院與福建省文化廳戰略合作框架的具體舉措,這個做法將有利于壯大文化企業、提升工藝美術行業水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建省文化廳廳長陳秋平表示,福建省通過校企合作來培養文化藝術人才,將把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優勢和企業的資源優勢深度結合,這種培養模式是藝術院校辦學方向、方法和方式的有益探索,為福建文化產業發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找到了新的途徑。
據了解,當前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藝美術企業普遍存在后繼人才匱乏的狀況,福建省文化廳對此高度重視,經過深入調研,決定以莆田市為試點,依托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莆田藝校,與莆田工藝美術行業企業合作,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把學校辦到工藝美術企業中去,使工藝美術企業既當課堂又當實習場所,工藝美術大師親自為學生授課,培養莆田市工藝美術企業所需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這種培養模式,打破了以往偏重理論或以課堂為主的傳統辦學模式,既為文化企業培養了緊缺型、應用型人才,又減輕了學生家庭特別是困難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為學生的實踐學習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渠道,達到招工與招生互通、上課與上崗整合、畢業與就業銜接,有利于打破工藝美術產業發展人才資源匱乏的瓶頸。
據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齊建華介紹,目前莆田藝術學校(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莆田分校)正在著手面向社會招收第一批200名合作辦學的三年制中專學生,他們將被分為木雕、珠寶制作、傳統家具設計與制作三個專業方向,在企業提供的教學區域進行學習和生活。
(編輯:單鳴)
· | 福建古老劇種展新姿 |
· | 福建“校企合作”培養非遺人才 |
· | 福建:“市長帶你游”打響文化品牌 |
· | 福建連續六屆捧回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 |
· | 謝從榮墨竹?人物作品展福州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