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熱點

      林藍代表:大灣區要實施美術“大作”“大家”“大展”工程 有力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時間:2023年03月09日 來源:中國文藝網 作者:

      兩會專訪 | 林藍代表:大灣區要實施美術“大作”“大家”“大展”工程 有力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林藍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美協主席、廣東畫院院長

        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實施“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縱深實施,要抓住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藝術發展的大好機遇,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實施“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林藍提交了一份關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中國文藝網專訪了林藍代表,聽聽她對共促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質量發展,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哪些見解和建議。

        中國文藝網: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新兵”,您認為應該如何履職盡責、為民發聲呢?

        林藍:我認為,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個從“小我”實現到“大我”的轉變。我們首先要做到嚴于律己,做好代表個體的“小的自我”,這是底線;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代表所在行業發聲,去傾聽同行同業者的心聲,要放眼全局,去關注一個行業發展、去關注整個國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從而走向“大我”。

        這就和我所從事的美術創作事業是一樣的。大題材能把“小我”擴到更大,擴展到一個更大的平臺,更大的內容,更大的畫幅甚至是更多人的合作層面。在我看來,我們文藝工作者自身只是其中的一滴小水花而已,但是我們一定要盡到我們那滴小水花的分量、努力、價值,才是我們對這個大事業作出的那點小貢獻。

            林藍帶領廣東畫院,特邀眾多國畫家共同參與,歷時3個多月118天集體創作的長16米、高3米的國畫巨作《南國的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

        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對我自己是莫大的鼓勵和肯定,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我會帶著廣東文藝工作者的心聲走進全國兩會,把廣東文藝創新實踐與工作亮點帶到大會中去,進一步向全國人民傳遞廣東的文藝聲音。

        中國文藝網:您對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哪些探索?

        林藍:廣東美術創作有著輝煌的歷史,嶺南畫派更是獨樹一幟。嶺南畫派的先輩們“發出時代聲音、反映時代精神”的傳承之意,如何使我們的創作由增量走向提質,進而提升和體現廣東美術界的整體水平就成為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22年6月,時值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換屆之際,我帶領團隊歷時兩個月,走遍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市,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全面了解廣東各地市美術發展現狀,傾聽廣東省基層藝術工作者的心聲,形成2萬字調研報告,謀劃全省美術工作未來五年發展思路。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這次提交的建議,就是源自這份調研報告的成果。廣東的高質量發展要依托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也是廣東美協未來五年的工作重點。

        中國文藝網:在您看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

        林藍:我認為,當下應該要抓住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藝術發展的大好機遇,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實施“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設。

        以“大作”培育工程為抓手。在我看來,“大作”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組織實施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主題美術創作工程,能夠充分發動粵港澳藝術家,孵化更多彰顯中國精神、時代氣象、嶺南風韻的“扛鼎之作”,用我們的畫筆去講好廣東故事、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

        聚焦“大家”重點培養工程。選樹推介德高望重、代表時代和代表粵港澳大灣區的美術大家,加大粵港澳大灣區名家大師和優秀中青年美術人才的培養與推介力度,著力建設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梯次銜接的老中青美術人才隊伍。

        引進更多國字號“大展”落戶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匯之地,我建議引進更多國字號“大展”落戶大灣區,并將中國畫“民族百花獎”等國家級重要美術大獎平臺永久落戶粵港澳大灣區。結合該獎項,我們還可以遴選美術佳作打造“美術國禮”,推出系列外宣品。

        附:

      關于共促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質量發展

      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建議

      林藍

      全國人大代表

      廣東省美協主席

      廣東畫院院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縱深實施,我們要抓住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藝術發展的大好機遇,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實施“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建議:

        (一)瞄準“大作”孵化培育工程,建議國家以更大力度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一批具有中國氣派、聚焦時代主題的精品力作。

        建議以“大作”的培育工程為抓手,國家組織牽頭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大作”培育工程,組織實施“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主題美術創作工程”。緊扣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時代命題和重大主題開展美術創作,聚焦改革發展、謳歌時代輝煌,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努力創作更多謳歌新時代、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充分發動粵港澳藝術家,共同孵化更多彰顯中國精神、時代氣象、嶺南風韻的“扛鼎之作”。

        以“大作”的平臺建設為牽引,加大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專業機構、科研院所等的支持力度,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以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東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為核心,以香港、澳門為拓展,以四院即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畫院、廣州畫院、廣州雕塑院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為主體,以21個地級以上市美協主題性美術創作隊伍為基礎,形成金字塔式的廣東主旋律美術創作系統與機制,夯實廣東主旋律美術創作陣地陣營,為“大作”創作提供平臺支撐。

        以“大作”的傳播矩陣為方向,推動國家在粵港澳大灣區對外宣傳的陣地建設。在主流外宣平臺矩陣電視、網站、客戶端開設專題專頁,做好美術作品解讀翻譯。組織境內外知名美術家在大灣區和重點國家地區采風創作,推出中外聯名款、中外融合款等。為美術大家、青年美術家代表量身定制海外社交平臺賬號,孵化網絡美術大咖,開設相關節目欄目,鼓勵美術家積極發聲,開展名作解讀、作品征集評選、中外美術鑒賞等活動。

        以“大作”的交流互鑒為紐帶,驅動國家對大灣區跨區域合作機遇的資源整合。與香港、澳門相關美術機構、協會等形成聯動機制,通過交流、研討、主題創作比賽等,引導港澳藝術家聚焦“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成功實踐題材,不斷催生主題鮮明、藝術性強的美術精品。搭建海外展會平臺,助力大灣區的美術作品、工藝品在海外的市場化、產業化,實現名家名作名企相互驅動成長。

        (二)聚焦“大家”重點培養工程,加大粵港澳大灣區名家大師和優秀中青年美術人才的培養與推介力度。

        借助國家力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交流引進,加強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智庫建設和人才扶持獎勵機制建立,給予政策優待和資源傾斜,賦予文藝發展新動能,推動大灣區大力引進文藝優才,培育本土優秀人才。

        建議國家加大力度挖掘選樹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大家,結合“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做好“4個1”工程,即“1個展覽”“1場研討會”“1部紀錄片”“1部傳記”,以大力度、深研究、廣傳揚的方式,選樹推介德高望重、代表時代和代表灣區的美術大家。

        建議國家加大力度培育推出大灣區美術中堅,持續開展“廣東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才”、“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藝術家”及廣東省“新世紀之星”等榮譽稱號的組織評選工作,加強廣東省文藝領軍人才的梯隊建設。

        建議國家加大力度培養大灣區美術后備人才,持續實施“1薦1——廣東省美術名家薦才行動”,邀請全省知名藝術家擔任“導師”,“點對點”“人盯人”式培養具備潛力成長為藝術名家大家的中青年畫家,著力建設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梯次銜接的老中青美術人才隊伍。

        將以上三個層面的人才培養工程擴大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通過與主流外宣媒體平臺合作,聯合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美協,共同開展名家大師、青年才俊選樹,共同開展名家薦才行動。

        (三)推動更多國字號“大展”落戶大灣區,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展覽活動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交融、交匯之地,香港和澳門作為國際化都會區,更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前沿、基地。更多在大灣區舉辦國家級“大展”、設立中國畫“百花獎”等全國性“大獎”、籌備全國性美術高峰論壇,可發揮強大的文化輻射和文明交流作用,對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對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建議利用中央、省、市及港澳媒體,加強灣區“大展”對外傳播策劃,強化議題設置,推動打造國際品牌。搭建粵港澳美術合作平臺是開展美術交流的基礎,辦好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間的藝術交流活動以及嶺南美術課題研究。

        建議由主流外宣平臺和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美協共同在大灣區舉辦常設性國家級大展“華人畫展”,每年定期共同舉辦大灣區美術高峰論壇,在大灣區覆蓋的城市巡回舉辦。設立全國性美術獎:中國畫“百花獎”,并將該獎美術大獎平臺永久落戶大灣區。結合該獎項,遴選美術佳作打造“美術國禮”,推出系列外宣品。

        建議推動打造“西泠學堂”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載體,通過開展港澳青少年美術、書法、篆刻教育培訓,促進港澳青少年更好認識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文化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用藝術方式助推港澳青少年的“人心回歸”。

        總之,以美術作品、美術語言生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新時代藝術家的重要職責使命。以打造“大作、大家、大展”為抓手,推動粵港澳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必將成為新時代文化灣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有力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更好推動中化文化走出去。

      (編輯:張金菊)
      會員服務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中文字幕mv|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五十路熟妇高熟无码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视频在线播放一二三区|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国产成人AV片无码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