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柯達公司正式提交破產保護申請,這不僅牽動了全球攝影愛好者的神經,也引發電影行業的一次集體默哀:全球最大的膠片生產商柯達公司破產,以后拍電影還有膠片可用嗎?一些攝影師甚至消極地認為,膠片電影將成為文物,躺到博物館去了。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也采訪了眾多業內人士,了解到近兩年中國電影業的大部分電影制作已經采用高清數字攝影機,以張藝謀為首的一批大導演都在嘗試用“數字化”武裝自己,包括“票房之王”馮小剛,在3個月前得知柯達即將破產時,也作出了決定,正在拍攝的《一九四二》將成為他的最后一部膠片電影。
現象
從《觀音山》到《二次曝光》 “膠片狂人”也在“數字化”
柯達公司的倒閉,受傷的不僅僅是攝影愛好者。作為全球最大的膠片生產商,柯達旗下的一大業務是為全球的影視公司提供電影膠片。《觀音山》導演李玉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之所以柯達的倒閉在電影業內引起這么大的轟動,是因為它也是行業內最大的電影膠片生產商。有“膠片狂人”之稱的李玉在成都拍攝《觀音山》時曾留下一段美談,她在現場喜歡把攝影機打開,不喊停地對著演員拍,直到演員們演得忘了自己是在對著鏡頭演電影……一部《觀音山》,她用了20萬尺600本膠片(注:一部90分鐘的普通電影一般需要7~8萬尺膠片),但是昨天在談到新作《二次曝光》的拍攝時,李玉表示,這次也開始嘗試用膠片和數字攝影機混用的方式:“我們昨天也在討論柯達倒閉的事情,感嘆技術變化太快了。不過隨著技術發展,數字拍攝還是會越來越多地被應用。”
李玉表示,雖然很多導演都有著濃厚的膠片情懷,但是數字化應該是未來的大勢所趨。這次數字拍攝的嘗試也讓她收獲很多:“用數字拍攝要方便很多,也沒有膠片成本上的壓力,沒有后期洗印上的麻煩,在剪輯、后期特效上都更方便操作。”但談到膠片電影是否真的會徹底消亡時,她并不以為然,“還是有導演會根據影片需求和個人興趣用膠片拍攝。像《二次曝光》中有一些回憶以前的畫面,我想要一些粗糙的、有質感的畫面,所以又用了16毫米的膠片拍攝?!崩钣癖硎?,膠片電影不會那么快消亡,只是會日漸成為輔助性的拍攝手段?!昂萌R塢也是如此,目前膠片已經成為輔助,不再占有主流地位?!?/p>
從張藝謀到馮小剛 “膠片電影”正在“非主流化”
馮小剛導演也早早地從柯達的破產事件中“嗅”到了膠片電影的破敗氣息。去年9月30日,柯達公司傳出正在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馮導聞訊后于去年10月9日發布微博表示:“據聞,因為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擁有一百三十余年歷史的美國柯達公司將面臨破產。這個不幸的消息意味著膠片時代的終結,同時也意味著《一九四二》將是本人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后一部電影。一個時代翻篇了,揮之不去的是膠片留在心里的味道?!?/p>
但他已經算是動作比較“慢”的一位大佬了。即將于大年初一(1月23日)上映的《飯局也瘋狂》導演尚敬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張藝謀導演早在拍攝《三槍拍案驚奇》時就開始嘗試“數字化”,用的是索尼F35數字攝影機,當時尚敬負責該片喜劇部分導演。有了那次嘗試之后,尚敬也成了“數字黨”的忠實擁躉,“《飯局也瘋狂》也是用目前最好的高清數字攝影機拍的,到時候去電影院看看就知道了,畫面一點不會比膠片電影差?!背啥忌虉笥浾吡私?,張藝謀最新的賀歲電影《金陵十三釵》也是全面數字化,除了索尼F35,還有德國艾麗莎高清攝影機、美國的red one高清攝影機,還有一部專門用于拍攝特別鏡頭的高速攝影機。
“雖然膠片電影有它自己的味道,一些攝影師也有自己固執的審美堅守,但我覺得潮流就是潮流,數碼技術的革命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鄙芯唇榻B,這兩年國內的大部分電影都是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
拷問
膠片電影還能“活”多久?
經營著一家電影攝影器材租賃公司的電影攝影師高峰昨日告訴成都商報記者,2011年賀歲檔的另外一部大片《龍門飛甲》用的也是一整套高清數字攝影設備,“他們租用的是目前技術最好的美國red one攝影機?!备叻迨侵覍嵉摹皵底贮h”,對于目前圈內一些一線攝影師堅持用膠片攝影機的現象有些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說數字攝影機的成像質量沒有膠片好,一部分人是因為一知半解,人云亦云,沒有深入做過測試和對比。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一些有話語權的老一代攝影師本身對數字攝影機以及后期制作不是很了解,他們就對導演灌輸這樣一種概念。”
高峰介紹,從2007年10月份第一臺red one 攝影機進入中國,短短幾年時間內,數字攝影機已占據主流地位。“據我所知,《辛亥革命》《南京!南京》《龍門飛甲》等電影都是用red one攝影機拍攝的?!痹谒磥?,膠片電影的終結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基本上也就是兩年之內的事情了。”高峰說,目前阻礙膠片電影數字化的一大障礙是終端的影院數字化建設,“很多二線城市的影院還不能完全數字化,必須依賴膠片拷貝的電影廳,所以即便是用數字拍了,也要制作成膠片拷貝進行放映?!?/p>
他介紹,目前全球數字化最快的是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2012年1月起,香港和澳門兩地的影院已經停止放映膠片拷貝。”
按照國家廣電總局2004年發布的《電影數字化發展綱要》來看,到2015年我國就能完成縣級城市和有條件縣城的數字影院建設改造任務,基本實現“數字化”。根據電影局最新通報的情況顯示,內地新增影院和影廳中,90%都已具備數字放映條件。
而在影評人magasa看來,膠片電影消亡的時間還會更長一些:“國內媒體太急著喊‘柯達倒下、膠片之死’!(其實)柯達的失敗主要在于消費級膠卷市場的萎縮,但它的電影線產品一直是盈利的,盡管電影方面也面臨向數字技術轉變,但這個過程緩慢得多,五年內膠片拷貝發行不會消失,而膠片拍攝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