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柯達公司或破產”的傳聞之后,攝影愛好者于先生的心情既低落又矛盾,陪伴了他十多年、裝在印有“KODAK”黃色盒子里的柯達膠卷或將銷聲匿跡,他正猶豫要不要再去購買一些膠卷。
在上海魯班路的星光攝影器材城和火車站攝影城里有銷售柯達膠卷,這幾天兩大網點的銷量在不斷增長。到香港永成攝影器材公司(下稱“香港永成”)詢問和購買柯達膠卷的人也絡繹不絕,一些攝影迷們想要收藏為數不多的膠卷來珍藏過去、記錄未來。
柯達回憶
“那些年,我們一起拍的日子”,柯達的名字無法在于先生的腦海中抹去。
1998年初秋,于先生剛考上魯迅美術學院,因為攝影課要經常拍片的關系,他每個周末都到照相器材批發市場去購買好幾個牌子的各類膠卷。
“膠卷行業里有五個牌子:柯達當然是老大,其次是富士、柯尼卡、愛克發和樂凱。那時,柯達品牌穩占霸主地位,但其價格也更貴。”
于先生說,當時一卷36張的柯達負片(民用膠卷)售價大約是18元,而同類型的樂凱膠片則便宜一半。因此,一般舍不得買柯達,而用樂凱等其他膠卷來拍日常作業,除非是一些廣告或者需要有精細質感的拍攝才用柯達膠卷,“每次舉起相機都會想好布景和角度、光線再動手,畢竟柯達不便宜。”一個學期下來,他能拍大約30多卷柯達。
“每學期的期末考試作業、畢業設計以及此后工作時給雜志、親友們拍攝的照片,都與柯達有關。而我個人也非常喜歡用柯達的黑白膠卷來拍照片,成色和感光度都很不錯。”
廣州資深攝影玩家沈龍也是柯達的擁躉。在電信公司擔任技術管理者的他從2002年迷上攝影后就一發不可收拾,“當時還是先玩的數碼,再轉向膠卷的。”現在,他80%的業余時間用在與玩友交流、攝影及自己沖洗照片上了,每年有八九十卷的膠卷用量,其中三分之一是柯達品牌。
這十年來,他仍很敬重該公司,“幾年前,柯達還推出了新的膠卷產品,技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膠卷行業中仍是第一。”
膠卷銷量上揚
雖然現在柯達粉絲們仍鐘情于柯達,但攝影數碼技術全面轟炸,導致膠卷市場沒落的大勢已定。因柯達的破產傳言甚囂塵上,各地的柯達膠卷銷量也在近期上揚。
沈龍所在的攝影圈子內十多位友人連日來分批去香港永成采購大量柯達膠卷,而他自己也有類似想法。“目前,我自己的膠卷儲量還是比較多的,所以采購行動會延遲一些。以前也有新聞說柯達要不行了,但感覺這次的傳言更靠譜,所以大家都很緊張,紛紛去囤貨。”
柯達膠卷經銷商——上海鴻運照材沈先生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破產消息后這幾天柯達的膠卷銷量確實有所增長。“比如說現在專業級相機會使用的柯達專業膠卷,售價是32元/卷,比普通的膠卷貴一大截,但近期也有人對這類膠卷一買就是幾十卷,而平時只有幾卷的采購量。”
沈先生稱,如今市場上有3~4個品牌,富士膠卷量已很少,整體看還是柯達占據上風。在他自己的店里,柯達的銷量占比達到50%以上。不過,沈先生的生意也已大不如前,“在數碼產品沒有沖擊市場之前,最好的時候年銷售額可達到上百萬元,而現在的銷售額可能1年也不足10萬元。此外,我們的利潤也很薄。從柯達公司進貨的31元/卷專業膠卷,我們只賣32元,畢竟需求已經大幅減少,賣得貴更沒人要了。”
一位在上海開設柯達沖印店的負責人李先生也告訴本報,即便公司掛著柯達的牌子,但實際上與柯達之間的合同早就解除了。“以前柯達還會要求我們從他們那里進材料如藥水、相紙等,現在哪里相紙和藥水便宜,我們就從哪里進。”李先生說,公司的生意并不是很好。現在店里的膠卷幾乎無人問津,洗照片的人也不多。而公司的月租金就要上萬元,必須經營各種產品才能維持生計。記者在其門店內外也看到,該店不僅沖洗照片,而且還有打印、復印、銷售相紙、相框、上網、代繳費、團購膠卷等業務。
柯達的際遇,讓人慨嘆商業競爭的慘烈與悲壯。即便輝煌百年,即便是數碼技術的最初發明者,但柯達也可能難擺脫黯然落幕的結局。
柯達公司錯過了數碼時代的大發展,整體實力大打折扣。 據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數碼相機市場品牌中,最受關注的為佳能,其余是尼康、索尼、富士、松下和三星、卡西歐和奧林巴斯。柯達無緣前十強。在亞馬遜網站中,2011年前三季度佳能占據一半的市場份額仍獨領風騷,接下來是尼康、索尼和松下等日系為主要消費產品。財報數字也證實,現在柯達的業績仍然乏力,這也是為何其被傳破產的根本原因。去年第三季度,佳能公司的銷售額119.08億美元,其中包括數碼相機在內的消費產品業務部門銷售額為45.12億美元。同一時期,柯達公司的整體銷售額為14.6億美元,虧損2.2億美元,也是其連續第九個季度虧損。
相關
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KodakCompany),簡稱柯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始創于1880年,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柯達因戰略問題錯失了許多良機,于2011年10月傳出提交破產保護申請的消息,造成股價暴跌;2012年1月,柯達公司因股價低迷面臨摘牌退市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