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徐經緯/繪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創排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是一次宏大的藝術遠征。作為這部史詩的總導演,3年來,我始終沉浸在創作激情和奉獻感動之中,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創造;這是一項崇高的使命,崇高的使命激發崇高的激情。
在第一次創作會上,我就明確提出:我們要始終盯著《東方紅》,盯著《東方紅》是為了區別于《東方紅》,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經典作品;我們還要盯著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盯著他們是為了塑造當代中國嶄新的國際形象。要做到這點,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獨創,拒絕常見的歌舞晚會形象,拒絕膚淺的光怪陸離,以燃燒的創新激情與深沉的歷史理性,用今天的歷史認知深度與美學境界高度,努力追尋和實現更深沉的情感表達、更概括的歷史陳述、更豐富的視像呈現、更詩化的美學意味。
說易行難。169年的大跨度、大事件,通過150分鐘來呈現,必須高度概括、高度凝練。為了把這種藝術的概括和凝練最大限度體現和表達出來,我們提出的創作理念是:廣場藝術和舞臺藝術的高度融合,當代中華兒女和169年歷史穿越時空的對話。在舞臺上,兩個空間構成了巨大的視覺沖擊:一個是廣場般的儀式性抒情空間,使當代人的歌唱始終不斷;一個是舞臺化的敘事性表演空間,演繹出169年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兩重空間彼此訴說、交相輝映,這樣的舞臺藝術表現是全新的創造。我們把《復興之路》概括為5個章節共33個節目,每個節目就是每個歷史重大節點上時代精神的經典表情,并采用全景式、立體化、多角度、多層次的環形表演,有力地推進著史實的敘事發展,獨特地創造了史詩的情感表達。
《復興之路》已經鐫刻在共和國慶典的不朽史冊里,每次回憶那段創作歷程,我都心潮澎湃,思緒難平。如果說,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我們心中牢記的是一句話——為祖國爭光;那么,在創作《復興之路》的日日夜夜,我們心中燃燒的就是一種激情,祖國,我們為你歌唱!
(張繼鋼為武警部隊政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