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中華彩燈舊金山特展為“歡樂春節”再添亮點。[資料圖片]
圖②:京劇交響樂《貴妃醉酒》劇照。[資料圖片]
圖③:“感知中國”文化交流活動現場。[資料圖片]
紐約時代廣場,中國形象宣傳片中一張張東方臉孔點亮中國紅;維也納城堡劇院,百轉千回的國粹京劇雅致呈現、余音繞梁不絕;美國白宮劇院,大型表演秀融雜技、舞蹈、武術于一體展現絢麗功夫夢……
十六大以來的10年,文化走出去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平臺和窗口,成為中國感知世界的觸覺和天線。當一個泱泱大國走在了和平崛起的道路上、面對文化復興的理想和榮光,走出去,成為提升文化自覺自信必經之路;當文化全球化成為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不可阻擋的潮流,走出去,成為提升綜合國力,保有并不斷開拓本民族文化疆域的必修課程。
自21世紀初我國明確提出“走出去”工程以來,我國文化走出去從宏觀到微觀的政策已初步形成。2005年7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工作的意見》和2006年的《關于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若干政策》,確定了我國文化“走出去”政策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標志著我國文化“走出去”政策的基本成型。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文化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一系列政策,或是分行業,或是從政策支持的途徑、重點指導目錄、獎勵辦法等方面,更是確定了支持文化走出去的范圍和相應的規范。
10年來,各種文化作品和產品通過不同渠道、載體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充滿活力、博大精深的中國。在文化走出去的征程上,從政府到民間,從企業到個體,我們上下求索。
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揭牌,如今,387所孔子學院和509所中小學孔子課堂,覆蓋108個國家和地區;僅2011年,就開設各種層次漢語課程2.4萬班次、注冊學員達50萬人,逾700萬人參加上萬場次文化交流活動……據了解,海外孔子學院的數量已達350多所,到2020年,海外孔子學院將達到500余所。
作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先驅,“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CBI)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支持國內外出版機構在國際市場出版中國主題圖書。計劃實施5年間,2006至2011年中國引進外國圖書和出口國內圖書的比例從15∶1縮小到2.9∶1。“十二五”期間,“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還將推動中國的數字出版“走出去”。
此外,被稱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加強版”的“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以重點資助學術經典和文學經典著作對外出版發行的“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等多個工程,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經過近10年的發展,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的方式已從單本圖書的輸出轉變為版權輸出和戰略合作。10年間,我國各類出版物版權輸出總量增長了491%,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9家新聞出版單位在境外通過新設、收購等方式設立出版業務的分支機構332個。
電影,這門融合了藝術與技術的綜合性藝術,通過影像和夢想的力量傳播文化和價值觀。2011年,中國向22個海外國家地區推出55部影片,共收入20多億元人民幣。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在曲折中前行,2010年,我國在境外舉辦了100次中國電影展,展映國產影片578部次,47部國產影片銷往61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35.17億元人民幣。
網游行業作為近10年才崛起的新興行業,從10年前中國原創網絡游戲海外收入為零,到今天超過131家、近200款游戲已累積實現海外收入10億元。中國網游走出去,已經成為走出去的新增長點,留下了一道亮麗的軌跡,中國原創網游已經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前8個月,中國原創網絡游戲海外市場收入已經超過4億美元。
文化是高山,厚重深遠;文化是大海,海納百川;文化是美酒,歷久彌香;文化是流水,源遠流長……“2012感知中國·韓國行—吉林文化周”活動9月在韓國首爾落下帷幕。自1999年以來,國務院新聞辦先后在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舉辦了以“感知中國”為主題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動。
目前,我國與100多個國家簽訂了文化合作協議,以“文化年”、“國家年”、“交流年”為主題的各類大型國際文化活動;在海外已建成巴黎、柏林、東京等中國文化中心;不同規模的中國文化節、藝術節,“歡樂春節”、“相約北京”、“上海國際藝術節”等國際性文化交流品牌不斷涌現,成為廣泛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借助舞臺藝術、孔子學院、海外文化中心等載體,中國雜技、武術、書法、京劇、太極拳等傳統文化紛紛走上國際舞臺。2004年至2010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共向全球近80個國家和地區派出演出團組630多個,演出33000多場,現場觀眾超過7000萬人次,其中商業演出超過60%,實現直接貿易價值5.5億元。
跨越空間距離,文化種子播撒在每一次中國演出、中國電影、中國圖書所及之地,穿過時間長河,中華文明以開放的姿態、共享的理念實踐著“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質樸理想。10年來,文化走出去,提升國家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用善意消除隔閡,用理解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