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出版座談會發言摘要
魯 煒:踐行北京精神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主題鮮明、結構嚴謹、編排得當,充分反映了我們黨關于文化建設的重大理論成果,充分反映了我們黨關于文化建設的基本精神和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形成脈絡,對于全黨同志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對于指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北京精神的推出,是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要成果。去年11月2日,我們發布了以“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為表述語的北京精神。這八個字是一個有機整體,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創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質。北京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北京的具象化,反映了首都歷史文化特征和首善特質,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貫穿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所倡導的價值規范和道德追求。3個多月來,北京精神在全市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廣泛共鳴,全市上下形成了學習北京精神、弘揚北京精神、踐行北京精神的濃厚氛圍。社會各界認為,北京精神是北京城市的魂之所系、神之所在,是全市人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和共同精神家園,是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
北京精神的提煉、發布過程,既是學習、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也是弘揚、踐行的過程,更是接受教育的過程。北京精神不是文人“閉門造車”杜撰出來的,她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是幾千年文化、歷史精髓的傳承,也是奧運精神的延續。
北京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創造、實踐和傳承的價值與理想,是北京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不斷豐富的文化內核和思想動力。提煉和踐行北京精神,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北京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推動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北京精神發布后,北京市又成立了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包括38家成員單位、9個工作組的宣傳踐行工作指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一是宣傳普及。成立了由專家學者和普通群眾共同組成的北京精神宣講團,走進機關、校園、部隊、企業、鄉村、社區廣泛宣講,推動這一精神廣泛深入人心。二是研究闡釋。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出版了《北京精神50問》、《北京精神百家談》、《北京精神新童謠》、《圖說北京精神》等輔導讀物,制作播出電視系列訪談節目,幫助市民學習、理解北京精神。三是景觀布置。推出了北京精神標識,在全市重要路口、立交橋、廣場、機場、車站等區域推進城市景觀布置。四是開展文藝創作。邀請文藝名家創作了20余首歌曲、童謠作品,組織作家創作北京精神舞臺劇等各類文學作品,籌辦北京精神主題晚會等。五是舉辦主題活動。采取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從全市各區縣的農村、社區,街道、鄉鎮自下而上創作推選千余個節目,組織開展 “唱響北京精神”的群眾文藝大匯演,推出了北京精神大家談、北京精神春聯征集等活動,使教育活動熱在了基層、熱在了群眾。
在北京精神的提煉工作中,我們把提煉、弘揚、踐行北京精神作為首都科學發展的重大戰略全力推進。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集中民智、匯聚民意,全市各系統、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群策群力,廣大群眾積極響應、廣泛參與,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把北京精神融入、貫穿“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的偉大實踐,使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北京精神的提煉增強了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和影響力。今年,北京市將牢牢把握迎接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這條主線,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牢牢把握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示范作用這個使命,進一步抓好對北京精神的認知、認同和踐行三個環節,使廣大市民準確記憶、科學理解,內化于心、外踐于行,使北京精神成為全市各行業、各系統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在各項事業發展中發揮引領、驅動作用。一是抓認知。深化理論研究,成立北京精神研究中心,編撰《北京精神通論》, 加大研究闡釋力度。策劃推出一批精品文藝作品,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彰顯北京精神,營造濃厚文化氛圍。進一步擴大宣講覆蓋面,深入開展宣講活動,推動北京精神“內化于心”。二是抓認同。廣泛開展“做一個愛祖國、愛首都的北京人”,“做一個學雷鋒、包容助人的北京人”,“做一個愛創新、懂傳承的北京人”等主題實踐活動。從娃娃抓起,把北京精神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編輯北京精神新童謠、連環畫、故事叢書、親子讀本、青年讀本、大學生讀本等,加大教育力度。組織開展“北京榜樣”、“北京故事”、“我家的北京精神”征集和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三是抓踐行。努力把北京精神貫穿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體現在各項政策、制度和規劃中。用北京精神統領首都文化改革發展,使之成為各類文化產品的價值內核,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增強首都文化軟實力。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模范踐行北京精神,以愛國指引方向,以創新推動發展,以包容促進和諧,以厚德引領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