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進: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思想武器
——讀《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
翻閱著這本散發(fā)著墨香的《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我不禁感到振奮和喜悅。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文化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時刻,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文獻研究室共同選編的《摘編》出版發(fā)行,可謂恰逢其時。該書摘錄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同志關于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從八個方面全面展現(xiàn)了黨的文化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和主要觀點,為進一步凝聚全黨智慧、形成社會合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始終把握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堅持什么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么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我們黨是一個有著高度文化自覺的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文化工作,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文化工作作為喚起群眾、教育人民、凝聚民族意志、弘揚民族精神的戰(zhàn)略任務來抓。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之所以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不斷發(fā)展進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先進文化為號角和旗幟,為人民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從毛澤東同志倡導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到鄧小平同志提出“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到江澤民同志號召“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再到胡錦濤同志強調(diào)“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一個共同的靈魂就是牢牢把握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這是黨的文化工作的根本,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基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動搖。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diào)整時期。從國際文化發(fā)展格局來看,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從國內(nèi)改革開放大勢來看,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在這種情況下重溫黨的領導人的這些重要論述,學習領會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對于我們正確把握文化建設前進方向,增強文化工作的自覺性堅定性大有裨益。
建設文化強國,必須自覺遵循文化建設的規(guī)律。文化建設不同于經(jīng)濟建設,有著自己的規(guī)律與特性,尤其是文化建設直接作用于群眾的思想觀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與其他工作相比,文化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更為突出,對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yǎng)、分析能力、政策水平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科學理論,努力掌握科學方法,以規(guī)律性的理論指導文化建設的實踐。《摘編》所收入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都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在長期領導文化工作中形成的規(guī)律性認識,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結晶,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及追求文化自強的堅定意志與高超智慧。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文化改革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再次深入學習黨的領導人充滿真理光芒的深刻論述,系統(tǒng)把握黨的文化理論,不僅有助于我們增強推進文化改革發(fā)展的自覺性堅定性,而且更有助于增強遵循文化建設規(guī)律的自覺性堅定性。以當前全社會都非常重視的“文化創(chuàng)新”為例,早在1956年毛澤東同志就指出:“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應該‘標新立異’,但是,應該是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越多越好,不要雷同。雷同就成為八股。”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也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江澤民同志在2000年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胡錦濤同志于2008年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創(chuàng)新的領域,只有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貼近現(xiàn)實生活、引領人民思想的文化,才能始終贏得人民,才能始終成為社會進步的先導。”這說明,文化必須創(chuàng)新、文化離不開創(chuàng)新是文化建設的重要規(guī)律,遵循了這條規(guī)律,文化就發(fā)展就繁榮,反之,文化就停滯就枯萎。同時,文化創(chuàng)新必須立足時代、貼近生活、服務人民,這是贏得人民、引領社會進步的前提和保證,同樣是文化建設不可違背的規(guī)律。今天我們要實現(xiàn)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也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自覺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才能不斷繁榮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才能促使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持續(xù)迸發(fā)。
建設文化強國,必須注重人民素質(zhì)的普遍提高。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大力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提升全體人民的道德風尚,文化強國建設才能獲得強大動力和堅實基礎。在經(jīng)濟結構深刻調(diào)整、社會生活深刻變動面前,社會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亂、價值迷失和道德失范,這是不容回避的現(xiàn)實。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高高飄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就必須把建設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遵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任務,置于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扭住不放,抓出成效。對此,《摘編》中有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精辟論述。比如,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產(chǎn),為全體國民的公德。”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江澤民同志也說:“要重視引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胡錦濤同志說:“要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在推動文化改革發(fā)展、建設文化強國的今天,全黨再次學習這些論述,不僅極其必要,而且意義非常深遠。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摘編》是一本能夠指導工作、讀來解渴管用的文化建設論著,它的出版發(fā)行一定會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喜愛。該書的論述,是從領導人千百萬字的講話、文章、著作中遴選出來的,可謂精華中的精華,大多具有如名言警句一樣雋永、深刻、簡潔、清晰的特點,比如:“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zhàn)勝敵人的。”“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創(chuàng)新文化孕育創(chuàng)新事業(yè),創(chuàng)新事業(yè)激勵創(chuàng)新文化。”……類似這樣如寶石般熠熠閃光而令人過目難忘的精彩論述,在書中隨處可見。我相信,對于那些工作繁忙的領導同志和實際工作者來說,這是一本可以放在枕邊、隨身攜帶的實用工具書,它一定會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中,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征程中產(chǎn)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系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