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在這天,人們祭祀掃墓,古人。民俗專家表示,清明節的來歷,和我國古代寒食節有關。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日期相連,后人便將寒食節并入清明節,而有關寒食節的“清廉傳說”也成為清明節的重要內涵。
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介紹,寒食節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日,它又名“節”“冷節”,日期一般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在這天,人們要禁煙火、吃冷食,以表達對故人的緬懷與哀思。
他介紹說,寒食節禁火食冷的習俗,源自于一個“割肉啖君”傳說。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一次流亡中餓暈,始終跟隨他的忠臣推將自己腿上的肉割下烤熟給他吃,令重耳很受感動。后來,重耳當上君主封賞群臣卻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向他提起,他才派人去請介子推。但介子推看到重耳身旁盡是小人,便背著老母躲進深山。為讓介子推下山,重耳下令燒山,然而直到最后介子推也沒下來。等火滅了,人們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倆抱著被燒死在一棵柳樹旁,柳樹樹洞里還有一封他寫給重耳的信,希望重耳親政清廉,體恤百姓。重耳十分悲痛,下令以后每到介子推忌日,全國禁煙火、吃寒食,以示紀念。
施立學說,寒食節在唐代是“國家法定節日”,十分受重視,但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相連,后世逐漸將其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盡管如此,寒食節的介子推典故至今流傳,更成為清明節的重要內涵?!八嬖V后人,為人做官應如介子推一樣清正廉明,每到清明節,人們也應在緬懷的同時多反省自己?!?/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