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臥龍崗有承德臥龍崗和南陽臥龍崗,本文主要介紹南陽臥龍崗。南陽臥龍崗,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南陽市臥龍區),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 “躬耕南陽”的故址和紀念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豫西南名勝之首。現在關于一代名相諸葛亮隱居于此的證據確鑿,因而南陽臥龍崗不僅有優美的景色,還有一位神機軍師的身影,前往游客絡繹不絕。
行政簡介
臥龍崗鄉(現為街道辦事處)位于南陽市城區西南郊,因諸葛亮“躬耕于南陽”而得名的臥龍崗橫亙全鄉,諸葛亮紀念祠堂--武候祠就坐落崗上,崗下是全國最大的漢代畫像石展覽館--漢畫館。該鄉總面積29平方公里,轄九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轄區總人口70740人,該鄉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市鄉鎮中居第34位,在全區位居第一位。該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焦枝、寧西鐵路穿境而過,十三條支線交叉分布;公路運輸四通八達,312國道、南鄧公路、南新公路、南鎮公路均在其轄區內入市;市區大學和工業園區也規劃在該鄉轄區內。
2003年,該鄉完成生產總值9.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92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57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七點五以內。全鄉新上項目30個,總投資額達5.878億元;擬建項目9個,總投資可達10多億元。全鄉注冊民營企業50余家,個體工商戶1450戶,年創稅收500多萬元。結合城市開發和園林城市建設,發展得以主營奶牛養殖小區為“龍頭”得飼養業已成規模,以潘莊千畝蔬菜園為主體得無公害農產品市場漸成氣候,實現林果草套種200畝,發展旅游觀光農業1000畝。該鄉黨委為省級“六好鄉鎮黨委”,9個行政村黨支部(總支)有7個區級以上“五好黨支部”。民風淳樸,社會穩定。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南陽臥龍崗歷史
魏晉時期,后人已在臥龍崗上建庵祭祀。唐宋時期,臥龍崗諸葛庵已聞名天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 《南都行》中云:“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贊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延祐四年(1317年)仁宗皇帝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命名南陽臥龍崗古建名勝為“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依前人“龍崗全圖”復建了“臥龍崗十景”(草廬、古柏亭、梁父巖、抱膝石、半月臺、老龍洞、野云庵、諸葛井、躬耕亭、小虹橋)和臥龍書院。乾隆年間,出現了“漫道錦官祠宇好,龍崗今日更馨香”的盛況。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現存古建筑群為元、明、清時期。祠內保存著漢以來歷代碑刻,匾額楹聯六百多(通)幅,在全國武侯祠中數居首位。其碑刻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岳飛曾在此手書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其字體蒼勁峭拔,備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