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故宮、‘798’……”,到北京來旅游的外國人,如今十有八九是這么排序的。一個不爭的事實是,798藝術區正成為外國游客在北京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記者霍然攝
“從倫敦,到紐約,到巴黎,每一個關心藝術的人都在談論‘798’”
現在的798藝術區實際是原先706、707、718、751、797、798等6個工廠的區域范圍。
從2001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他們以藝術家獨有的眼光發現了此地對藝術工作的獨特優勢。廠房稍作裝修、修飾,一變而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
資料顯示,如今的798藝術區,每年接待游客150余萬人次,外國人占了30%以上。連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法國總統薩科齊、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等國際政要也慕名拜訪過“798”。
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參觀798藝術區后感言:“一個沒有開放和民主的國家,是不可能有798存在的。”
北京798藝術區正有效地擴大著中國的國際影響,承載起當代中國的主流價值觀。許多外國人認為:能夠把一個幾近廢棄的舊廠區改變成一個魅力強大的藝術集中地的地方,一定是善于創造奇跡的地方,一定有創造奇跡的最強大的動力存在。
英國當代藝術中心前任總監菲利浦·道德說,“從倫敦,到紐約,到巴黎,每一個關心藝術的人都在談論‘798’。它從一個50多年前機器隆隆作響的工廠,轉型為眼前融匯當代藝術的文化產業聚集地。它的華麗轉身無聲地證實了中國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

記者霍然攝
“藝術家聚集是中國文化領域的必然現象,只能順勢而為、規范引導”
許多想學習想借鑒“798”經驗的人問:“798”的創新動力是從那里來的?是誰創造的?怎么創造的?
北京市朝陽區委書記陳剛說,多樣化促進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現在人們認識到,藝術家聚集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文化領域的必然現象,不能采取行政遏制的辦法,只能順勢而為、規范引導。”
從2006年開始,朝陽區按照“保護一批、扶持一批、孵化一批、調整一批”的基本思路,分階段調整園區結構,引進了比利時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美國佩斯畫廊和丹麥林冠畫廊等45個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藝術機構。
并通過減免或降低租金、簽訂長期合同等多種方式吸引、留住符合園區發展定位的優秀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累計減免優秀藝術家和機構的租金570萬元。
陳剛說:“前幾年‘798’曾出現一些很不嚴肅的作品,有關部門通過對場館逐個調查摸底,制定了798藝術區的準入和退出制度。通過行業自律和文化執法,消除偽當代藝術,把影響文化安全的作品堅決清理出去。”
目前,朝陽區將798藝術區內的400多家藝術機構分成6片,每片設有文化安全責任人,確保偽當代藝術作品發現一個、查處一個、清除一個。北京奧運會之后,798藝術區在主題活動的策劃上已形成制度,策劃了“世界城市藝術展”、“吳冠中走進‘798’”、“國際版畫展”等系列活動,引導藝術家在主流文化領域多觀察多創作。
據朝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謝瑩介紹,朝陽區成立了“朝陽區798藝術區協調領導小組”,代表區委、區政府統籌調度798藝術區的管理和發展工作。同時,成立了朝陽區798藝術區管理委員會,作為政府派出機構,負責798藝術區綜合協調、監督管理、產業促進。此外,還成立了由園區內外著名藝術家、專家學者和機構代表等組成的“798藝術區專家指導委員會”,共同加強對入駐藝術區機構的服務管理。目前798藝術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體現了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藝術機構主體參與的發展模式,有力推動了798藝術區的發展壯大。
從更高層面引導和規范,把798藝術區建成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試驗區。
在798藝術區,中國的藝術家們已逐步探索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能被西方公眾所接受的新文化載體。
一些專家建議,“798”應該表現出比其他地方更大的開放性。要以“798”為平臺,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走出去”。
走出去,就需要有國際性的團隊來管理運營,就應該在全球范圍招募“798”運營團隊,真正將“798”發展成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同時,建立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廣基金,贊助一些符合我國主流價值觀推廣要求的當代藝術作品在“798”展覽和出版。有關部門也可以“798”為基地,扶持一批獨立策展人、民營美術館和民營藝術雜志,與他們所進行的海外藝術活動項目合作,盡快建立起有世界影響的進行當代藝術展覽的永久場館。
朝陽區委、區政府表示,將吸納專家的意見,從更高層面引導和規范園區當代藝術的發展,把798藝術區建設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試驗區。爭取一些“文化新政”在798藝術區先行、先試。同時,依托當前“798”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建立國家級的“中國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對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各類資料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對中國當代藝術進行系統研究,建立中國自己的當代藝術評價標準和話語體系。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