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由北京畫院主辦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作品系列特展之十“人生如寄——齊白石的手札情思”于1月10日至3月18日在北京畫院美術(shù)館展出。整個展覽以《白石老人自述》中的文字為線索貫穿,用第一人稱“我”來導引觀眾,可謂相當用心。本版特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求與讀者一道,細細體味老人近百年坎坷、艱難卻又豐富、精彩的藝術(shù)人生。
——編 者
借山圖卷(一九一○年)
齊白石早期木雕作品(局部)
上學圖(約1935年) ……同治九年(1870年)我8歲。每天清早,祖父送我去上學,傍晚又接我回家。別看這三里來地的路程,不算太遠,走的卻盡是些黃泥路,平常日子并不覺得什么,逢到雨季,可難走得很吶!祖父總是右手撐著雨傘,左手提著飯籮,仔細地看準了腳步,扶著我走……
——《白石老人自述》
齊白石臨摹《芥子園畫譜》中的《黛玉葬花》 ……光緒八年(1882年),我20歲。在一個主顧家中,無意間見到一部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雖是殘缺不全,但從第一筆畫起,直到畫成全幅,逐步指說,非常切合實用。就向主顧家借了來,在我掙來的工資里,勻出些錢,買了點薄竹紙和顏料毛筆,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時候,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地勾影……
——《白石老人自述》
由北京市民關(guān)蔚山捐贈的齊白石《十二屬圖》在展覽中首次亮相。齊白石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能,而創(chuàng)作十二生肖實屬罕見。
1950年4月,中央美術(shù)學院成立,徐悲鴻任院長,聘齊白石為名譽教授。齊白石與徐悲鴻為舊交,他早在1931年時便創(chuàng)作了一幅《尋舊圖》,并在題跋中記錄了與徐悲鴻的一段交往。
十二屬圖——桃猿(一九四四年)
啟事告白(1940年)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我80歲。自丁丑年北平淪陷后,這3年間,我深居簡出,很少與人往還,但是登我門求見的人,非常之多……我總是婉辭拒絕,不出大門一步。我怕他們糾纏不休,懶得跟他們多說廢話,干脆在大門上貼一張紙條,寫了十二個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二十九年庚辰正月,我為了生計,只得仍操舊業(yè),不過在大門上,加貼了一張“畫不賣與官,竊恐不祥”的告白。
——《白石老人自述》
雙鴿圖(1950年) 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為迎接這一盛會,齊白石親自喂養(yǎng)了數(shù)只鴿子,經(jīng)常觀察以熟悉它們的形態(tài)和動作特征。一天,胡佩衡拿了畢加索畫的飛鴿復制品,請齊白石參考創(chuàng)作《和平來臨》。齊白石說:“他(畢加索)畫鴿子時要畫出翅膀的振動,我畫鴿子飛時畫翅膀不振動,但要在不振動里看出振動來。”可見中國畫與西畫在表現(xiàn)手法方面的不同。 ——《齊白石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