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吸引游客,內地旅游部門和開發商爭相建造大佛,中國內地佛像越造越大。
中國有著漫長的佛教造像史,隋唐時期達到巔峰。適當建造或修復佛像,不但有助于弘揚佛教文化,而且也有利于增加景點的觀賞性。但是必須看到,在建造佛像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是比賽誰的佛像大,誰的佛像投資高。
走過無數寺廟,看過很多佛像,得出一個結論:古人比今人聰明,起碼懂得節儉,不會亂投巨資。樂山大佛也好,龍門石窟佛像也罷,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就地取材。換言之,古人就是尋找適合石刻的山體懸崖等地方開鑿造像而已,雖然石刻、泥塑藝術可能要花費時日,但是可以說他們絕不像今天的某些單位那么盲目,那么“土豪氣”。
沒有人反對造佛像,只是覺得那些新建佛像即使比樂山大佛高出幾十米,或者打破世界紀錄,也沒有什么可驕傲的,因為它的歷史文化內涵無法與千年前刻成的樂山大佛受歡迎程度相比擬。有鑒于此,懇請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多學學古人造佛的節儉意識。(孫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