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陳 森
巴黎左岸一直是文藝青年的圣地。從最著名的圣日耳曼大道前行不遠,就是巴黎文化的發源地,同時也是巴黎咖啡館文化的起源地。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花神咖啡館與雙叟咖啡館,魏爾倫、蘭波曾在這里暢飲,薩特、波伏娃曾在這里創作和討論。這些咖啡館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卻保持原有風貌,祖先們的品味和初衷也得到真正的傳承。如今的花神咖啡館十分喧鬧,想同前輩們一般靜下心來寫點東西,略有難度。但咖啡與食物的水平也值得清早穿越半個城的這份執著。
另一文藝青年的聚集熱點就是莎士比亞書店。書店是20世紀初期巴黎重要的文學沙龍,以出售英文書籍為主,當時的書店主人西爾維亞·碧奇也是作家喬伊斯的意識流開山巨著《尤利西斯》的出版商。那個時候,在巴黎的海明威、菲茲杰拉德、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作家都曾是這里的座上客。他們的傳奇故事在西爾維亞·碧奇所著的《莎士比亞書店》中有詳細的記錄。
莎士比亞書店在二戰之中曾因受到納粹的騷擾而關閉。1951年,一個叫喬治·惠特曼的美國人在巴黎圣母院對面的la Bucherie街37號開了一家書店。像西爾維亞·碧奇一樣,他把書店的二層辟為圖書館,書堆之間還有床鋪,這里也成了文人聚會,甚至是臨時棲居的場所。后來為向西爾維亞·碧奇致敬,他將自己的書店更名為“莎士比亞書店”。書店現在的主人是一位熱情洋溢的姑娘,當我羨慕地告訴她“你擁有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時,她大笑表示認同。行程緊湊,只匆匆買了一本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希望今后每次翻起這本書的時候,都能感受到一縷來自左岸的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