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要心中裝有人民 ——許江麥家談出席文藝工作座談會感受
1942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藝工作者,72年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場同樣振聾發聵、潤物揚帆的講話在廣大文藝工作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歷史的回響里開啟了時代的命題。
中國美協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是這場意義重大的座談會的見證者,他在10月13日接到參會通知,專門準備了《關注視覺中國 弘揚核心價值 鑄造國家形象》的講話稿參加座談會,他還是座談會上七位發言代表中的一個。
許江在發言中說:“中國的美術教育從規模到質量上都走在國際美術教育的前列。以中國美院為例: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浙江省全力支持中國美院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文化大省、教育強省、美術強省的建設繼續作出重要貢獻’。遵循習主席指示,中國美院以大學建造與心靈塑造同構的望境理想,以藝匠勞作與哲人思考相結合的哲匠理想,還以傳統文明精華的現代活化和國際優秀文化的本土活化的創造性活化思想,來建構視覺人文學科群及其內涵發展。”
他在發言中還談到,視覺文化建設要擔負起核心價值的視覺表達、中國文化的視覺創新、優秀傳統的視覺活化和國家形象的視覺傳播等四個方面的文化責任。
從習總書記的現場講話中,許江深刻地感受到了對文藝的博大視野和寬廣胸懷,“習總書記對文藝工作的要求每一點都觸到了根處,很有高度,而且,每一處又都落到了實處。習總書記的講話既是對今天文藝事業的宏篇大論,又是和文藝工作者的推心之談,值得我們文藝界深思學習。”
“習總書記在座談話上的講話為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吹響了新的號角,揚起了新的風帆。”許江說,文藝創作離不開人民,要以人民為中心、為導向來指導今天的創作,這是座談會的一條主線。
今天的文藝工作者都要做到“心中裝有人民”,好好學習,好好思考,身體力行,把文藝工作推向前進,把今天整體的藝術創作內涵向上、向時代的高度提升起來。
浙江文藝界另一位出席座談會的代表是浙江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麥家。現場聆聽了習總書記講話,麥家深情地道出心里話:“總書記今天的講話,是向文藝界發出的新的號召,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藝工作的重視與關懷。總書記在講話中要求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既高屋建瓴,又十分接地氣,令人振奮。”
麥家說,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多次脫稿,停下來,富有深情地回憶他年輕時閱讀文學作品的經歷、感受、見解。他讀書之多、感悟之深、感情之濃,讓自己這個“專業讀書人”都感到汗顏,因為有些書至今他都沒有讀過,有些書雖然讀過,但也沒有習總書記那么有見地。可以想見,這些書曾經深深地感染過他,滋潤過他。所以他相信文藝的力量,相信“文化人”的重要性也就不足為奇,也就自然而然,因為這些是他親身感受。
麥家說,新時期以來中國當代文學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作品,繁榮的景象有目共睹,莫言得了諾獎,圓了中國人一個文學世紀夢。但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文學這方凈土也出現了不少亂象,不少作品因為表現欲望、尋求刺激、追求商業利益,“開卷有益”這一個古老成語,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嘲弄。
有些作品過分迷戀一己之私,有些作品高舉厚黑旗幟,有些作品打著勵志的名義愚弄人,更有些作品大肆渲染色情、暴力、惡俗,給青少年讀者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是最大的迷失。文學是關乎心靈的事,我們創作文學作品終歸是為了暖人心田,啟人心智,勸人從善向美,否則作家就不配被稱為“靈魂工程師”。
麥家說:“我個人的創作一直扎根于軍事特情領域,通過《解密》《暗算》《風聲》等作品,塑造了一批為國家安全事業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我的作品從小說到影視,具有廣泛的受眾,這也說明時代需要崇高,人民需要英雄,需要正能量。令我感到驚喜的是,我的作品也被總書記關注到了。在會后,總書記和大家一一握手,得知我就是麥家時,他說:‘我看過你的《暗算》《風聲》,你是諜戰劇第一人,歌頌的是愛國主義的精神,但是現在也有不少諜戰影視劇不尊重歷史,給觀眾造成了不良影響。’
在報告中,總書記也專門指出:我國文藝創作空前繁榮,但也存在重數量輕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有的作品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惡不辨;有的作品搜奇獵艷,低級趣味;有的作品胡編亂造,粗制濫造;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形式大于內容。我覺得這些現象在文藝創作中確實普遍存在。
打開電視機,你會看到大量的雷劇、神劇,對歷史和英雄一味地戲弄,毫無原則地丑化、神化,這些作品很容易對青少年產生誤導,讓他們不能正確認識過去。沒有過去,哪有未來?如果過去是被丑化的,或者神化的,那么哪里又有莊重的未來。我們需要莊重地面對自己,莊重地面對讀者,只有莊重,才能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