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蘇州的馬戲團不人道地對待黑熊引發網友群情激憤
【觀點】既要善待動物、保護動物,又要防止片面強調“動物權益”的傾向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日前披露,蘇州的馬戲團不人道地對待黑熊,只見它們被勒頸綁在墻上,強迫用兩只腳站立長達好幾個小時,有些黑熊哭泣抓籠想逃離。該組織16日在網上發布了黑熊的悲慘遭遇,引發網友群情激憤,痛批為何要這樣對待動物。該組織說,“不該買馬戲團的票,因為他們這樣對待動物” 。
馬戲表演一直深受觀眾喜愛,無數孩子更是從中得到了極大的歡樂。實際上,跟人一樣,馬戲團的動物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為了能夠將精彩的表演呈現給觀眾,也經歷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艱辛和努力,甚至還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哭泣的不僅是小熊,那些老虎、獅子臺上威風八面,其背后的辛酸同樣“不足為外人道也” 。
一直以來,關于動物表演是否涉嫌虐待的問題備受爭議。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 》中提出,強迫獅子跳火堆、鉆火圈,馬戲團面臨最多被罰款10萬元,并負刑事責任。雖然只是一個“專家建議稿” ,卻也引發輿論較大關注。有論者認為,假如這樣的法律條文最終通過并得以實施的話,今后我們特別是孩子們恐怕就會失去觀看馬戲的樂趣了——要知道,獅子等動物鉆火圈是世界各地馬戲團最常見的表演項目。如果這樣的常規項目都被認為是“虐待” ,那其他的比鉆火圈還要驚險的項目,不是更“違法”了嗎?
筆者以為,對待馬戲團表演要理性地一分為二,不能過于情緒化。首先必須明確,善待動物、保護動物,是人類應當具備的基本善意和人性底線。為牟取經濟利益而折騰動物的現象,在很多地方或領域都出現過。而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景區里讓游客和動物合影,不少動物由此受盡折騰。例如,北京野生動物園里有一只神奇的孔雀,工作人員說,只要游人掏錢合影,這只孔雀“想什么時候開屏就什么時候開屏” ,他們美其名曰“馴養的成果” 。后來謎底揭開,原來,所謂的“孔雀開屏”是電動控制的,制造開屏假象的孔雀只能“定時出來散步、吃食” 。類似做法顯然是不人道的,游客應對此說“不” ,以減少對動物的傷害。否則,就會催生和助長借動物斂財的行為。
同時,也要防止另一種傾向,即片面強調“動物權益” ,矯枉過正,超越常識甚至超越法律。比如經常發生的“高速救狗”事件,就已涉嫌違法。具體到馬戲團訓練小熊的行為上來,是否對小熊構成了虐待,或許也會有爭議。要讓小熊進行表演,相應的訓練必不可少,需要把握的是一個“度” ——什么樣的訓練項目和強度是必須的,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殘忍的。就比如有些學雜技、學體操或其他技能的孩子,也是咬著牙、含著淚堅持下去的。當然,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人可以說話,可以自由地表達自身的感受,而動物則口不能言,只能選擇默默忍受。它們的“權益”和“福利” ,也需要輿論的力量來為之大力爭取。
如何愛動物,看似簡單,其實并不簡單,其中不僅涉及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經常還會涉及到道德、法律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在處理相關問題時,應該把握幾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不能超越法律法規;二是正確看待人的利益與動物的福利;三是有不同意見可以討論,也可以爭論,但不能由此便給對方貼標簽,更不能因此發生不該有的沖突。人和人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尊重,才能更好地處理與動物、與自然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