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敏捷(電視從業者)
優質劇本,走心演員,嚴肅導演,良心制作這樣真正的好劇,是最終能把觀眾吸引到電視機前的,觀眾是等不及網絡滯后更新的,否則就是吸引力不夠強勁!其實很多電視劇的水平也就達到了若即若離的收視狀態,沒事兒的時候隨便點開,估計很多都是快進看的,或者是跳著看的,可惜現在能達到跟看的劇太少太少。
@劉海洋-影視圈(媒體人)
昨晚和一個男演員吃飯,他剛從象山拍完一個劇回來,演男二。他說,這個戲男女一號共拿走1.2億,其中他和男主一起演戲6天,和女主有4天,男女一號一起演戲不超過10天,剩下的都是在用替身,一起搭戲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反應,只能靠猜。這是明目張膽欺騙觀眾的行為、作死的節奏??!
@周新京(評論人)
讀書就像吃白菜,也有三種境界。第一種是吃下去消化掉了,無論內外,都不著痕跡,轉化為綜合活力和健康系數;第二種是吃下去后,從身上長出來,羽毛一樣絢爛紛披,走起路來嘩嘩響,十分愜意和自豪;第三種是吃下去后,自己變成白菜,連虱子都是菜蟲的模樣,卻并不慌張,且深以為傲,因為已和經典同體。
@西山書客譚旭東(作家)
前兩天讀了一篇文章,批判所謂的“國學經典”,說得很到位。把文言文當國學,其實缺乏常識,古代文言文是官員使用和流通的文字,普通老百姓是不用文言文的。古代的民間故事、民歌、民謠和民間表演,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屬于普通老百姓的語言世界,后來被收集整理變成了屬于文字世界的民間文學。不屬于老百姓的國學,還算是國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