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歌獻給黨,共筑中國夢。9月29日晚,“喜迎十九大·第十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頒獎典禮暨首屆秧歌會”在濟南皇亭體育館隆重舉行。
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是經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全省文藝界的綜合性文藝大獎,包括戲劇、音樂、曲藝、舞蹈、雜技、電影、電視、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藝術理論研究等12個藝術門類,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文聯等聯合表彰,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評選委員會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和獎金。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的設立,是省委、省政府為支持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建立的榮譽體系,是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山東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舉措。
第十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評選從今年4月正式啟動,省直各文化部門和單位、高等藝術院校、各級文化單位積極參與,廣大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踴躍申報作品。經過層層審核篩選,共有戲劇、音樂、曲藝、舞蹈、雜技、電影、電視、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藝術理論和評論的571件藝術作品參加了評選,58名藝術家參加了“藝術突出貢獻獎”評選。在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評選委員會的領導和組織下,經過初評和終評兩個過程,對申報的藝術作品和參評藝術家進行了認真規范、客觀公正的評選,最終評選出獲獎藝術作品143件。
其中,一等獎作品15件:歌曲《“幸福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歌》、器樂《<柳風>——為琵琶和古箏而作》、膠東大鼓《“雞”不可失》、舞劇《法顯》、舞臺雜技《桌圈技巧》、中國畫《高風翰》、中國畫《辛棄疾》、隸書《澄玄堂乙未詩稿》、行書《東坡志林選抄》冊、微電影《王羲之》、電視專題文藝節目《<向著偉大夢想>——山東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文藝演出》、電視文化欄目《<我是先生>第二季第一期》、新聞攝影《英魂歸來》、海瓷《濱州十大歷史名人》、文藝理論著作《尚意之外:宋代政治制度與書法》。二等獎作品40件,三等獎作品73件,單項獎作品15件。評選出“藝術突出貢獻獎”藝術家12人:李岱江、陳媛、于聯華、姚忠賢、闞玉純、單應桂、沈光偉、婁以忠、袁學強、邱紅玲、田鳳仙、聶希蔚。
本屆評選出的獲獎作品基本反映了目前山東省的藝術創作水平,充分體現了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山東文藝界創作活躍、精品涌現、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局面。藝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都是在各藝術門類中為山東省文藝事業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藝術名家和領軍人物。
晚會上,中國文聯領導、山東省領導及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第十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一等獎和部分單項獎、突出貢獻獎獲獎作品及個人代表頒獎。此次頒獎典禮既是對近年來山東省文藝創作成果的一次檢閱和展示,同時也是向關心和支持山東省文藝事業發展的廣大人民群眾的一次真情匯報。頒獎結束后,現場觀眾觀看了由山東省文聯、山東省舞蹈家協會主辦,山東省13市舞蹈家協會聯合承辦,14支演出隊伍、400余人參演的山東秧歌會。整場演出精彩紛呈、高潮迭起,贏得現場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山東秧歌是勞動人民歡慶豐收的民間舞蹈,風格多種多樣,具有強烈的影響力,是民間舞蹈的典型代表。本次秧歌會演出作品經全省17市推薦,省舞協選拔而出,經專家、學者進行后期加工、提煉,為觀眾展現了海陽秧歌、膠州秧歌、商河鼓子秧歌、濟陽鼓子秧歌、棗莊魯南花鼓、萊蕪花鼓鑼子、鄒城陰陽板、日照海中蹺、聊城柳林花鼓、德州跑驢兒、淄博磁村花鼓、棗莊骰牌燈、菏澤商羊舞等豐富多彩的山東民間舞蹈形式,也成為山東省優秀民間文化藝術的一大盛世展示。參演演員大多來自基層秧歌隊,保存了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民間舞蹈風格,使現場觀眾大飽眼福。一曲《不忘初心》,拉開了首屆秧歌會的序幕,《黨啊,親愛的媽媽》體現了山東人民對黨的摯愛,《我們從古田再出發》表達了齊魯兒女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砥礪前行、共筑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秧歌會在演員和觀眾全場齊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嘹亮歌聲中拉下帷幕。
此場山東首屆秧歌會也是第十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的重要演出活動之一。今年的國際大眾藝術節以“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國夢”為主題,圍繞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緊密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戰略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遵循“藝術走近大眾、大眾共享藝術”的宗旨,整合文藝界的文學、戲劇、音樂、曲藝、舞蹈、雜技、電影、電視、美術、書法、攝影和民間藝術等資源,運用多種藝術形式和現代時尚的藝術元素,傾力打造了弘揚主旋律、藝術水準高、群眾參與性強、促進文化藝術交流和產品交易的重大平臺。本屆藝術節共計舉辦47項100余場次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送去了一場場精美的文藝盛宴,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進了山東省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同時為迎接黨的十九大營造了濃厚的思想文化氛圍。全國政協常委覃志剛,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季緗綺、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時立軍以及省直有關單位負責同志、藝術家代表及各界群眾共計1000余人出席晚會。
全國政協常委覃志剛,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時立軍為獲獎者頒獎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張連三,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秘書長、中國友聯畫院常務副院長李榮海,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致福為獲獎者頒獎
山東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劉敏,山東省公務員局局長侯復東,山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孫杏林為獲獎者頒獎
山東三大秧歌《幸福像花兒一樣》
日照民間舞蹈《海中蹺》
煙臺民間舞蹈《海陽大秧歌》
萊蕪民間舞蹈《花鼓鑼子》
演員和觀眾全場齊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德州民間舞蹈《跑驢兒》
公告·第十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藝術作品獎一等獎
音樂類:歌曲《“幸福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歌》
申報人:戚建波 推薦單位:威海市文聯
音樂類:器樂《〈柳風〉——為琵琶和古箏而作》
申報人:朱長磊 推薦單位:山東藝術學院
曲藝類:膠東大鼓《“雞”不可失》
申報單位:青島市市南區文化館 推薦單位:青島市文聯
美術類:中國畫《高風翰》
申報人:李學明 推薦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舞蹈類:舞劇《法顯》
申報單位:青島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 推薦單位:青島市文聯
雜技類:舞臺雜技《桌圈技巧》
申報單位:濟南市雜技團 推薦單位:濟南市文聯
美術類:中國畫《辛棄疾》 申報人:徐永生 推薦單位:山東省文化廳
書法類:隸書《澄玄堂乙未詩稿》 申報人:張志鴻 推薦單位:泰安市文聯
書法類:行書《東坡志林選抄》冊 申報人:方建光 推薦單位:聊城大學
電視類:專題文藝節目《〈向著偉大夢想〉——山東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文藝演出》
申報、推薦單位:山東廣播電視臺
電視類:電視文化欄目《〈我是先生〉第二季第一期》
申報、推薦單位:山東廣播電視臺
電影類:紀錄片《王羲之》
申報單位:山東沐文爾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推薦單位:山東省書法家協會
民間文藝類:海瓷《濱州十大歷史名人》
申報單位:山東海瓷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推薦單位:濱州市文聯
攝影類:新聞攝影《英魂歸來》
申報人:郭堯 推薦單位:濟南日報報業集團
著作《尚意之外:宋代政治制度與書法》
申報人:李慧斌 推薦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本版圖文由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評選委員會辦公室提供
公告·第十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藝術突出貢獻獎
戲劇類:李岱江(山東省呂劇院一級演員)
李岱江是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呂劇藝術代表性人物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自1953年進入山東省呂劇團,幾十年來主演了近80部戲,塑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其經典唱段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曾多次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主演的劇目有《借年》《井臺會》《沂河兩岸》《穆桂英》《墻頭記》《釵頭鳳》等近80部戲。他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性演出活動,深入工礦農村,深受廣大群眾愛戴。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青年藝術人才,為繁榮發展呂劇藝術、為山東戲曲藝術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曾獲山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文化部尖子演員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山東省文聯頒發的“藝術終身成就獎”、“齊魯人民藝術家”稱號,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譽為“呂劇三杰”。
戲劇類:陳媛(山東省柳子劇團一級演員)
陳媛就職于山東省柳子劇團,主攻閨門旦。主演的劇目有《風雨帝王家》《江姐》《金箭媒》《御碑亭》《孫安動本》《玩會跳船》《觀燈》《關羽斬貂蟬》《紅羅記》《張鼎堪案》《法魂》等。主演的柳子戲新編歷史劇《風雨帝王家》,2004年榮獲中國戲劇第22屆梅花獎,2007年榮獲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文華表演獎。陳媛在近十年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很多鮮活生動,深入人心的舞臺形象。她以戲大于天的精神,刻苦研藝,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她形象唯美大氣,唱腔委婉動聽,在中國戲曲界有著較大影響。作為柳子戲迄今為止唯一的“梅花獎”獲得者、非遺傳承人,她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為弘揚傳統文化,為傳承劇種、培養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
音樂類:于聯華(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山東歌舞劇院藝術指導、一級演員)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于聯華藝術業績突出,屢獲國家級大獎。1990年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頒發的全國“每周一歌”歌曲征集評選金獎。1992年獲廣播電視部頒發的全國第五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二等獎。1992年獲文化部頒發的第一屆中國民族聲樂比賽演唱獎。1995年表演的歌劇《徐福》榮獲文化部頒發的第五屆文華表演獎。199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全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聲樂比賽一等獎。199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第二屆中國聲樂比賽二等獎。2007年赴韓國首都首爾參加中韓建交15周年慶祝活動。2009年成功舉行《我愛我的祖國——于聯華獨唱音樂會》。曾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山東首屆“齊魯英才”和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等榮譽稱號。
姚忠賢師承北路山東琴書創始人鄧九如,為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琴書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創作了大量的曲藝作品,以流行歌曲改編的山東琴書小段和以家鄉泉城為題材創作的泉城三部曲《贊泉城》《泉水叮咚》《泉水情》,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改革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唱腔音色優美文雅,高昂委婉,表演輕松詼諧,風格灑脫大方。代表作品有山東琴書《生靈嘆》《親上親》《正反話》等。曾赴法國、韓國、美國演出,為中華文化走出國門作出了貢獻。被中國曲協授予“新中國曲藝60年突出貢獻曲藝家”稱號;被文化部授予薪傳獎;被濟南市委宣傳部評為影響濟南的十大人物稱號。
舞蹈類:闞玉純(山東省舞協名譽主席,第四、五屆山東省舞協主席)
闞玉純,山東省知名舞蹈藝術家,文藝組織管理者,藝術精湛,業績突出,德藝雙馨,是山東舞蹈界的領頭人,被中國舞蹈家協會授予中國舞蹈藝術“突出貢獻舞蹈家”稱號。策劃導演山東省重大主題晚會,大型文藝演出等,為推動山東省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曾在舞劇《李文忠》中擔任男主角;大型歌舞詩劇《誰不說俺家鄉好》任藝術顧問;《儒風泰山》《起舞和諧》《美的旋律》舞蹈晚會任總策劃;策劃、導演第一屆至第七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大型開、閉幕式文藝演出及山東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山東省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七十周年、八十周年大型文藝晚會等一系列大型文藝演出活動,深得觀眾的好評。
美術類:單應桂(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
單應桂是山東省老一代美術家杰出代表,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無論從藝還是從教,都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山東美術事業和美術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單應桂從教40年,培養了大批學生,優秀者如劉曦林、齊新民、梁文博、于新生等在國內外均有影響,20世紀80年代親手創建了年畫專業,學生中近20余人次在全國獲獎。單應桂的作品具有時代性,她關注現實,關注人生,具有新寫實水墨畫的特質,“形神兼備”之極,走出了一條寫實水墨與木版畫相融合的路,其藝術成就在全國美術界有一定的影響力,是中國畫現實主義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美術類:沈光偉(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
沈光偉是山東省很有影響力的花鳥畫藝術家,他多年從教,培養了大批優秀花鳥畫人才,為山東美術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任教于山東藝術學院期間,作為花鳥畫工作室教學的第一代學科帶頭人,完成了山東花鳥畫教學體系的梳理和整合,突顯當代花鳥畫學院教學的特色,深植齊魯文化和傳統精髓,守正出新,表現鮮活的時代和生活。其作品獨具風格,品味高雅,藝術性很高,多次入選全國大型美展并獲獎。他心懷祖國,感恩社會,教育和組織學生一起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擴大山東美術事業在全國的影響做了大量工作。
書法類:婁以忠(山東省文藝創作研究院一級美術師、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 婁以忠,1982年起任職于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省文聯文藝創作研究室,從事書法專業創作,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書法作品多次獲全國書法大賽獎項。歷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楹聯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文聯委員等。書法作品多次到韓國、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出版《蘭亭吟書畫集》《古詩文譯注》《婁以忠千字文》《婁以忠前出師表》《婁以忠后出師表》《行書洛神賦》《婁以忠書法作品集》等。2016年9月,赴法國巴黎參加中法文化交流展,并于現場進行書法展示。曾榮獲中宣部、中國文聯“采風成果獎”、文化部第七屆文華獎最佳創作獎、山東省文聯“終身藝術成就獎”等。
電影類:袁學強(威海市文聯原黨組書記、主席,劇作家)
袁學強長期扎根土地,電影作品生活氣息鮮活,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說《破土》、電影劇本集《咱們的牛百歲》、散文集《山野拾荒》等一百多萬字作品。榮獲中國電影劇本“夏衍文學獎”“泰山文藝獎”和“山東省精神文明獎”。他編劇的故事片《咱們的牛百歲》是新時期中國農村喜劇電影的標志性作品,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于1984年獲百花獎最佳影片獎、金雞獎提名獎、文化部優秀故事片一等獎。其電影劇本《白天鵝爭奪戰》《美麗小漁村》分別于1999年、2015年獲“夏衍杯”三等獎、二等獎。電影《破土》獲山東首屆“泰山文藝獎”二等獎。《美麗小漁村》參展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電視類:邱紅玲(德州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高級編輯)
邱紅玲從事新聞宣傳工作30余年,是成就突出的文藝組織管理者。她大膽創新、銳意改革,全力打造品牌欄目,打造德州廣播電視臺的新形象。她開地方臺之先河,與央視《星光大道》團隊合作開辦了集文化、娛樂、漫畫于一體的《漢忠話像》欄目,榮獲山東省“牡丹獎”電視文藝類一等獎、“泰山文藝獎”二等獎,獲得觀眾、業界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她負責總策劃的廣播劇《孟祥斌》《信念》等屢獲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精心打造德州手機臺,推出一批新欄目,培養一批新主持,榮獲“全國融媒先鋒獎”等多個獎項,成為業界楷模;她多方籌資,對全臺設備進行系統化高清改造,實現了節目播出數字化高清化,全面提升了傳播質量,引領地方臺發展的潮流。
攝影類:田鳳仙(山東省攝影家協會顧問、一級攝影師)
田鳳仙自1994年起在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工作,參與舉辦了攝影家協會組織的各類大型攝影活動,積極組織協調和指導協會各項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及廣大會員的好評。她在全國各類報刊發表作品百余幅,并有16幅作品獲得省部級獎項。十幾年來,共舉辦了各類攝影活動及比賽300余次,并通過攝影函授學院為山東省培養了2000余名優秀攝影專業人才,為山東攝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先后獲得省級以上各類榮譽稱號30項,特別是在文化下鄉、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重大活動組織工作中,多次獲得上級部門的表彰獎勵。2001年,田鳳仙獲得中國攝影家協會頒發的“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
民間文藝類:聶希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聶家莊泥塑代表性傳承人)
聶希蔚系“聶家莊泥塑”的第二十代傳人,他受家庭熏陶,自幼就酷愛泥塑制作這一祖傳技藝,幾十年來從未間歇。為使聶家莊泥塑技藝不斷發揚光大,他潛心研究、創作泥塑新品種,動物、人物作品細膩逼真,色彩協調,造型樸雅,深受人們喜愛,其工作室成了各大藝術院校民間藝術類專業考察實習的基地。其作品多次參加各類大展并獲獎,藝術成就曾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山東電視臺、《齊魯晚報》等媒體多次報道。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榮譽稱號,被文化部命名為“聶家莊泥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被評為2012年度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大模范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