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出頭的梁超早生華發,是一位資深的廣東省扶貧干部。2019年5月,他二度駐村扶貧,擔任深圳市文聯派駐河源市東源縣漳溪鄉群星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村支部第一書記。
在進駐群星村扶貧的3個多月里,梁超帶領村民建成了種養專業合作社;依托深圳市文聯的資源,邀請深圳市藝術家黎方強、史培秀、陳俊峰、范睿、沈迎彥等到村里送文藝,打造“美麗鄉村行”活動;在村里尋找致富帶頭人,以養蛇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他和河源市科協派駐貧困村的黨建指導員注重“黨建引領”,武裝村“兩委”人員頭腦,讓他們圍繞群眾俯下身子,當“為村”的行家好手;他還利用教育培訓解決扶貧痛點……
如今,群星村在深圳市文聯、河源市科協的推動下,村里46戶貧困戶已有41戶脫貧,梁超代表省定貧困村第一書記在“東源縣第一書記、指導員座談會暨業務培訓會”上交流經驗。
積累探索扶貧經驗
2011年,梁超開始了駐村扶貧工作,時任深圳市委宣傳部派駐湛江市遂溪縣港門鎮楓樹村扶貧“雙到”扶貧干部、村支部副書記。當年5月,梁超新婚不久,那時的他對扶貧毫無概念。
楓樹村是革命老區,1萬余畝土地上分布著19個自然村,住著5750名村民,人均年收入2000元。村里的青壯年都已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村民最大的嗜好是打麻將和玩骨牌。在楓樹村,梁超聞到桉樹的陣陣清香,看到青紗帳般的甘蔗林,耳邊滿是蟬鳴蟲叫。他覺得,如果村里不是樓房破舊、道路坑坑洼洼、村民生活貧困,這里絕對是個度假勝地。
為給村子增添文化氛圍,梁超策劃了播放紅色電影、跳交誼舞和打籃球等活動。第一部播放的電影是《少年星海》,但觀者寥寥。隨后的跳交誼舞、打籃球等活動,村民們也毫無興趣,大家都躺在吊床上抽水煙,冷眼相看,有人甚至要求發30元錢才參加。懷著一腔熱情的梁超,剛到村里就被“潑了冷水”。
為盡快融入村民生活,他挨家挨戶地收集資料。村里的路坑坑洼洼,每次出去只能坐摩托車,道路顛簸,偶爾會摔傷,且常常來的時候有車,回去就只能走路。但一個星期后,183戶貧困戶小孩上學情況、家人病情甚至家里有幾畝地等,他都了然于心。見到村民時,他會用學到的方言打招呼,還能清楚地叫出他們的名字。在遂溪縣工作的兩年里,梁超用心用力去實踐探索,積累了豐富的扶貧經驗。
今年5月,梁超再次駐村扶貧。除了精準扶貧,他肩上的擔子多了——壯大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黨建、掃黑除惡等。
群星村位于東源縣北部貧困山區,隸屬于漳溪畬族鄉,地勢南高北低,全村轄區總面積9.3平方公里,山林面積9100畝,耕地面積2545畝,漳溪小河貫穿本村8個村民小組。結合該村水田面積小、村里貧困戶素質低的情況,梁超與前任壓茬交接干部趙應民努力尋找“易上手、帶動快”的產業,開拓了一條養蛇致富之路。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群星村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模式,不斷提升貧困村黨總支的組織力、戰斗力和引領力,有效發揮貧困村黨總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戰斗堡壘作用;提供黨群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在群星村組織黨員代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學員們赴井岡山學習,聆聽井岡山干部培訓中心的老師講授《井岡山的斗爭與精神》,全面深刻地認識和了解了多次反圍剿的歷史背景、革命歷程和偉大意義。學員們身穿紅軍服,先后參觀了毛澤東舊居、紅四軍醫院、黃洋界戰斗遺址等,重溫紅軍的革命足跡。為進一步加強黨的革命精神理論教育,提升黨員干部理論水平和履職能力,村里還組織村“兩委”人員到深圳改革開放博物館參觀“大潮起珠江”展覽,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黨建指導員充分發揮單位工作優勢,組織農技培訓,提高貧困戶的種養技能,拓寬服務內容。梁超除落實廣東省委組織部的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相關文件要求外,還積極發現、培育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實施“青苗”計劃。群星村有戶貧困戶家的一名中專生,因為家境貧寒,就讀一年后退學,到廣州市、河源市務工。他因父親病重,只能回家照顧父親。梁超抓住時機,主動找其談心,向派駐單位舉薦該名返鄉人員,作為“青苗”來培育,注重激發其勞有所獲、勤有所得的信心和動力。后來,這名返鄉青年在網上主動幫助隔壁村大嬸銷售“走地雞”,村里人都肯定他的無私精神。他因獲得群眾認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看到自己所服務的農村儲備了人才,還帶動了貧困戶的就業機會,梁超覺得很開心,更加堅定了帶動更多返鄉青年創業致富的決心。如今,他到貧困戶家探訪,村民一定是煮好仙坑綠茶請他喝,感覺很親近。
群星村的扶貧工作仍未結束。梁超說,下一步,群星村將以漳溪鄉建鄉20周年為契機,結合“漳溪鄉感動人物”評選表彰工作,進一步鍛造黨員隊伍,激發貧困戶群眾脫貧致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