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于心 一見如緣
——讀當代工筆畫家馬紫薇作品有感
紫薇花開(紙本設色) 馬紫薇
凡有所作為與成就的中青年藝術家,都不缺出眾的天分、超常的勤奮和良好的藝術氛圍。馬紫薇出生于書畫世家,先后就學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參加工作后至今在高校從事美術教育事業,同時致力于中國畫的教學與創作,長期潛心于工筆花鳥畫的研究,于教學相長之時守正創新。正是這些豐厚的人文學養和長期的藝術歷練,滋養了馬紫薇契合時代且富有自我個性的藝術觀,也造就了她厚實的學術積淀和豐富的藝術創作。
馬紫薇早年研究宋代工筆花鳥畫,繼而研究“南陳北于”為代表的近代工筆花鳥體系,從《盛世》系列、《春之情懷》系列再到《野趣》系列,便可見出她對于傳統筆墨研習的成果以及對工筆花鳥畫于當下時代背景相結合的進一步思考。從自身的喜好和情感出發,作品多以“花”入畫,在對花鳥元素進行重新組合和安排的基礎上,表現花朵盛開時極致盡美的綻放狀態,畫面用色單純、構圖飽滿、極具張力。一方面通過用筆造型、用墨暈染,造出層次豐富的墨彩,敷出微細的透吸感,充分浸以自身的情感,賦予描繪對象以生命和情感,達到物我兩化的藝術高境;另一方面在畫面意境的營造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表達方式,借由花的盛開狀態表達自然對生命的禮贊,將自身的情懷寄托于筆墨形式和當代藝術融匯之上進行抒發,細微精致之中又不失大氣恢弘。
在《荷》系列作品創作中,她有意將“花”這一母體延伸到對中國畫筆墨語言程式的思考,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工筆作品。她從早年開始以荷為題材進行創作便根植于傳統,不拘泥于傳統。起先因荷花自身所帶有點、線、面的造型結構而使注重技術層面的馬紫薇借以研習傳統,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以及荷本身所帶有的禪意,在其后對荷的創作中既關注傳統的神韻,又與當代審美相融合。馬紫薇執著于對荷進行描繪是她將荷這一意象與人在不同階段的生命狀態進行觀照。在自然更迭中,荷經歷了從萌芽到開花、出果再到枯黃的生長階段,相對應的是她在描繪荷于不同狀態下之蛻變,也是她在傳統布景與當代圖式的東西方不同的精神界面尋求突破與平衡。在她看來,與荷互啟,人的一生亦是于平凡之中見證著偉大。
她近些年創作的《相生》系列作品表現出對傳統花鳥畫寫形傳神、移情于景等意趣的自覺反思和重建意識,體現出她在藝術創作中不斷開拓的審思精神。作品以飄蕩在空中的絲帶為主體向畫面聚涌,將情感表達聚焦到對“生命”與“方向”問題的深入思考。隨著年歲的增長,她在畫面的表達中進一步增加自身的感受、氣質與情感,展現內心或飄忽不定或堅守自若的境態,柔美蕩漾中不失壯美,朝著知性豁達的心性邁進。
馬紫薇藝術創作的一大特色還在于將自身性格中的浪漫情感與花卉實寫的表現手法相糅合創造出的和諧之美,她對自然景物的寫實求真與藝術理想互為表里,承載著中國畫傳統精神的內核。在注重中國畫傳統的內在轉化的同時,不回避借鑒西方繪畫中的色彩知識,并加之對當下時代與生命的體悟,將三者有機地融合到了一起,皆得其精髓而自出新意,以筆墨來表達情懷。她的藝術面貌多元,不局限于以一種形式貫穿始終,但又無一不踐行著“內抒性靈,外親風雅”的藝術主張,感召著時代的力量,創造出與當代審美相融合的語言形態。
縱觀馬紫薇的從藝道路,她關注筆墨、關注情感、關注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在花鳥畫領域不懈的藝術追求彰顯出她頑強堅韌的個性。作品既繼承傳統,又結合時代面貌,她的藝術思考與藝術創新不斷深化,創造出她獨特的藝術風格。馬紫薇對工筆花鳥畫有獨到的理解和深深的熱愛,正是“丹青于心,一見如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