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夕節來臨之際,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與婦女發展國際論壇8月1日在京舉行。論壇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甘肅省委宣傳部、隴南市委市政府等單位主辦,西和縣委縣政府承辦。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國英表示,傳承乞巧文化不可片面放大乞巧活動中女性要精于女紅、勤于家務、追求賢惠的人生目標,強化女性要成為孝女、賢妻、慈母的社會角色,而應該靈巧地傳承乞巧文化,使之與促進婦女發展有機融合,讓乞巧文化的傳承更具時代特征。
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傳于甘肅隴南西漢水流域的秦人遺風,從每年農歷七月初一前夜開始,到七月初七晚上結束,姑娘們以隆重的儀式,祈求“巧娘娘”賜予聰慧、靈巧和生活幸福美滿。
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青年學者陳斐說,乞巧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向守護神織女祈求“巧慧”。這種祈求,體現了女性對自身性別特征的覺醒。他認為傳承乞巧文化,要放大和發揮女性的優勢,形成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曄原表示,女兒節應當自覺地擔當起發揚自重傳統的義務,通過年復一年的慶祝活動,使之逐漸成為鼓勵和見證女性自尊自強的節日。
“當前,女性的才能智慧遠遠超出了乞巧文化‘巧’的范疇,因此,進一步提高廣大女性綜合素質和能力、倡導和鼓勵女性創業,促進婦女增收致富應當成為乞巧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馬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