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日前與北京42家經紀機構和表演團體簽訂《北京市演藝界禁毒承諾書》,承諾不錄用、不組織涉毒藝人參加演藝活動。
承諾書發布的前幾天,演員高虎因涉嫌吸毒被抓,并在現場承認隨身包中攜帶冰毒。高虎是今年以來第9位在京涉毒被抓的藝人。
明星吸毒,不稀奇的“圈子效應”
新浪網12日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對“高虎吸毒被抓你怎么看”這一問題,65.6%的網友表示“不稀奇”,17.8%的網民認為“無所謂”。公眾為何對明星吸毒事件司空見慣?稍作梳理就會有答案——
7月29日,演員、張國立之子張默吸毒被北京警方查獲。
7月2日,香港演員張耀揚在北京某酒店吸毒被抓,其行李中起獲大麻,隨后被拘。
6月24日,知名編劇、作家“寧財神”因吸毒被查獲。
6月13日,張元被警方控制,其尿檢呈陽性并承認吸毒。
3月17日,《中國好聲音》歌手李代沫因吸毒被北京警方抓獲。5月,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李代沫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
如果將時間往前推移,涉毒明星名單還有一長串:蘇永康、謝東、莫少聰、滿文軍……
這些案例中,張默、張元、謝東等人都曾因復吸而屢被抓獲、查處。而滿文軍、張默、李代沫、高虎等,則以聚眾方式涉毒,一旦被查處,往往牽涉多人。
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斌認為,近年來明星吸毒丑聞層出不窮,這是由于明星收入高、追求新奇、工作壓力大等特性,加上涉毒成員較多,形成了一種圈子效應,也因此,娛樂圈成為吸毒“重災區”。
偶像淪陷,禁毒的“反面旗幟”
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我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258萬人,實際規模預計達1千萬。
新時期禁毒形勢十分嚴峻。愈演愈烈的明星吸毒事件,樹立起一面禁毒的反面旗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2年一項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近七成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是文體明星。事實上,不少涉毒明星,都曾以優質偶像、青少年榜樣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如“2013搜狐焦點年度公益人物”高虎、亞青會火炬手李代沫,北京奧運火炬手滿文軍等。
媒體聚焦明星吸毒丑聞,而“偶像道德危機”給整個娛樂圈、文藝界的公眾形象帶來致命的殺傷。更可怕的還有眾多追星族以他們作為“偶像”,并有意無意間對其言行進行模仿。
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新發現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青少年占75%,年齡最小的僅8歲。
李斌認為,娛樂圈所謂“偶像”頻頻觸碰道德底線,昭示出公眾人物道德行為約束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許多孩子將文體明星視為榜樣,在潛移默化中效仿其言行舉止,依據其行為樹立心中的是非標準,偶像頻頻身陷違法違禁丑聞,或將引發部分青少年道德危機。”
明星犯錯,豈能無底線地“寬容”
“我覺得吸毒沒錯,都是個人愛好罷了。等你回來,繼續愛你。”一位網民在高虎吸毒被抓之后,在其微博留言。
明星吸毒屢禁不止,但粉絲總是“心太軟”,千方百計為其找借口。從“尋找靈感”到“釋放壓力”,再到“大麻也算毒品嗎”,吸毒行為一旦沾上了明星,似乎不少人的寬容底線都會一再放低。
李斌認為,明星偶像作為公眾人物,承擔著影響甚至引領青少年的社會責任,一旦觸犯法律和道德底線,應嚴肅處理。“不能給公眾留下一種吸了毒發個聲明道個歉就了事的印象。”他建議,未來應增加公眾人物違法和觸犯道德底線的成本,“一旦丑聞認定,就應該脫離這個領域,不能繼續以偶像明星的身份示人。”
記者了解到,在一些西方國家,各行各業對名人的道德要求都有著嚴格的限制規定,比如明確有不良行為禁止代言廣告等。“我們也可以對超越社會基本道德底線的明星制定相應條例,限制商演或者限制宣傳等,以肅清娛樂圈丑聞頻發的不正之風。”李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