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昂古萊姆漫畫節等六大國??際漫畫展首次在國內集中亮相,50名國內外一線漫畫家共繪“放飛夢想”畫卷……這些精心設計展出的海外動漫節、群英薈萃式的海內外動漫人交流互動,為近日落幕的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文化創意展交會凝聚了11萬參觀人次的火爆人氣,在當下的重要轉型期,中國動漫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也再度成為業界人士熱議的話題。
動漫走出去的格局之變
作為2005年最早參展昂古萊姆漫畫節并在法國漫畫市場打拼多年的中國漫畫企業,北京天視全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參與了本屆展交會上昂古萊姆漫畫節展區的布展和推介工作。 該公司總經理聶競暉在現場向記者展示了近期在法國市場一經推出即熱銷的、由國內漫畫家聶崇瑞繪制的漫畫《包拯》法文版等一批暢銷作品。 據她介紹,公司目前已幫助100多名國內漫畫家的作品進入法國市場,中國漫畫走出去的規模和速度“超乎想象”。
漫畫之外,動畫的成績也不遜色。 “世界各地都有關于美人魚的傳說。憑借精心設計的紅黃藍3種亮麗顏色、造型可愛的現代美人魚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動畫《美人魚》已將版權輸出到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據上海今日動畫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天曉介紹,這部將于明年在海外市場推出的動畫片的預售收入“相當可觀”。
近年來,除了傳統形式的漫畫、動畫,數字形式的新媒體動漫產品也在海外市場受到青睞,逐步完善的海外營銷渠道作為推介和輸送中國動漫產品走出國門的管道作用日益顯著,更多的中國動漫品牌在國際知名動漫展會中陸續亮相。 “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淀,國內已經涌現出一批品牌動漫內容產品,我國新媒體動漫可以加大渠道建設力度開拓海??外市場。”中國移動手機動漫基地副總經理向黎生認為,中國動漫走出去正發生著從點到面、從單一到整體、從內容到融合、從交流到合作的格局之變。
“入鄉隨俗”,與國際接軌
“中國動漫走出去必須體現民族風格,深諳海外目標市場人群的閱讀、欣賞和審美習慣,用大家都能聽得懂的國際語言來講述故事。”結合20多個語言版本的漫畫《四大名著》海外發行500萬冊以及今年新媒體漫畫作品成功登陸韓國市場的經驗,天津神界漫畫有限公司創始人陳維東如此總結。 他還表示,近年來,文化部組織國內動漫企業參與國際知名動漫展會,對我國動漫產業產生了有力的推介和品牌打造作用,突出體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動漫人有了國際視野、全球思維。
對此,張天曉概括為“入鄉隨俗”,與國際接軌。 “動漫產品打拼海外市場更需要知己知彼。以我們創作并在法國市場成功運營的動畫《中華小子》為例,法國有法規規定動漫作品中不能出現血淋淋的流血鏡頭,《中華小子》是一部中國功夫題材動畫作品,難免打斗流血,但當初制作時如果不規避這一點,基本等同于一部廢片。”張天曉還列舉了法國馬拉松動畫公司的例子,該公司拍攝的一部動畫片吸收了日本動畫元素,而編劇則由美國人擔任,“這樣的創作組合并沒有讓美國觀眾以為作品是日本動畫而感到失望,這說明動畫創作中合適的元素和經驗可以互相借鑒,關鍵在于通過好故事引起目標受眾的共鳴。”
據聶競暉介紹,2006年前后,天視全景公司曾代理過一批中國漫畫作品進入法國市場,但在經歷了當地讀者初期短暫的“新鮮感”后,這批作品絕大部分陷入了滯銷的境地。“原因就在于雖然畫風'很中國',裝幀很新潮,但由國內編劇思維創作的作品并不能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眾看懂,理解起來'很蹩腳'。近些年,我們嘗試國內漫畫家與法國編劇的合作形式,才有了《包拯》等產品的成功。”聶競暉說。
平和心態+渠道建設
近10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已進入轉型期的關鍵節點,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洗禮,出現了一批在海外動漫市場初步積累起品牌效應的中國動漫產品,這已成為業內共識。 “在這種局面下,中國動漫不能一味因走出去而走出去,而要以更加平和淡定的文化自信心態,讓走出去多一些商業運作成分與色彩,使動漫真正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良好載體。”陳維東表示。
針對以往中國動漫走出去重在通過海外電視、出版社等媒介短時、??單向推介內容產品的問題,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張之益認為,除了講好故事,還要及時把握世界動漫創作生產的前沿技術和規律,打造一個能讓中國動漫可持續走出去、在海外落地的媒體終端十分必要。
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產品,動漫產品走出去需整合利用海外各方資源,例如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和提供海外網絡通信服務的企業等。 “借助中國移動音樂基地,民族音樂已經進入國際市場,我國新媒體動漫完全可以參照這種模式加強渠道建設,而實現的條件正日趨成熟。”向黎生說,動漫走出去不一定非要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像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和一些非洲國家,基于新型互聯網技術和手機(移動終端)等新媒體動漫的市場需求很大,渠道建設可以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