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金陵十三釵》《龍門飛甲》《鴻門宴》的相繼上映,賀歲檔大戰終于擂響戰鼓。這是內地電影市場最賺錢的時段,同時也是排片壓力最大的一個檔期。院線方面的數據顯示,有近30部電影擠進了12月的檔期,數量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一日多片的情況屢見不鮮。排片如此擁擠,而今年票房不容樂觀的國產片想在爭戰中脫穎而出,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檔期擁擠 難以共贏
院線提供的數據表明,從11月29日到12月31日這段時間里,有將近30部電影上映,平均1.5天就有一部新電影同觀眾見面,其中至少有4天每天都有2部以上新片上映。比如11月29日,有3部新片《鴻門宴》《驅魔者》《開心家族》上映;12月2日,有《遍地狼煙》《魔法奇幻秀》《賽車傳奇》《巨額交易》4部電影首映;12月15日,徐克的《龍門飛甲》和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同日首映。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銀幕數已超過8000塊,單日票房有望擴容到1.5億元。但即便如此,在兩個星期的時間里,有10多部影片為了搶奪銀幕資源而戰,也不是明智的選擇。勝利者票房分流,失敗者則只能影院一日游,難以出現共贏的局面。
國片歉收 壓力增大
據電影局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在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中,進口片占據了7席,《變形金剛3》《功夫熊貓2》和《加勒比海盜:驚濤怪浪》包攬了前三。而國產片里票房最高的《建黨偉業》僅排名第四,《新少林寺》和《竊聽風云2》各以剛過2億元的成績排名第九和第十。今年幾部投資過億元的國產大片《關云長》《戰國》《武俠》《倩女幽魂》《白蛇傳說》等,票房沒有一部能突破2億元。聯和院線吳經理表示,前三季度國產片的“歉收”,使得更多手握大片的電影人將寶押在了賀歲檔,令今年的賀歲檔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此外,今年馮小剛、姜文、陳凱歌這幾個觀眾買賬的大導演都沒有作品問世,也是造成賀歲檔國產片“不給力”的一大原因。
深入分析 理性選擇
據業內人士分析,雖然今年國內影市的總票房有望達到130億元,但12月過于濃重的硝煙氣息或許會影響賀歲檔的票房成績。因為今年最有希望成為贏家的幾位大導演并沒有給對方騰出一定的空間,比如《金陵十三釵》與《龍門飛甲》,調整日期選在同一天放映,針尖對麥芒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兩敗俱傷。而徐靜蕾的職場電影《親密敵人》也將在上映幾天后迎接匯集了張柏芝、湯唯、劉若英等明星的《極速天使》。一位中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國電影票房每年的增幅都超過30%,但賀歲檔票房卻只占總數的13%左右。可見,優質檔期如今已不再是保證票房的決定性因素了,如何科學合理地選擇檔期顯得尤為重要。盲目迷信、夸大“檔期效應”,導致影片排期塞車,已經成為賀歲檔乃至各大檔期最突出的問題之一。中國電影人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合適的檔期,避免同類型影片分流客源,才能確保自己的電影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