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警廣州指揮學院,一股濃濃的校園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演講比賽激情似火,軍歌對唱響徹云天,書畫展覽翰墨飄香……這是武警廣州指揮學院“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培育文化人才,校園文化建設結出的豐碩果實。
去年年初,學院組織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絕大部分學員認為文化悅人不如文化育人,為基層文化“播種”“育苗”比起為基層官兵“逗樂”“送趣”更有意義,更受歡迎。
學院黨委會上,就發(fā)展校園文化這個問題,黨委一班人意見高度一致:校園文化重在澆根、育苗,貴在入心、育人,純粹的娛樂休閑只能享一時之快,不能解長遠之渴。“送文化”到基層固然能充實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官兵情操,但“輸血”不如“造血”,只有把文化“種”到基層,文化之花才更有持久生命力,既滿足官兵對文化的渴求,又促進文化長遠發(fā)展,真正讓文化的種子在基層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大力培育文化人才,這一校園文化建設思路確定后,一項旨在培養(yǎng)學員文化修養(yǎng)和創(chuàng)作能力的文化益智工程正式啟動。
學院為學員搭配“文化成長套餐”。除了為每個學員隊配備專職文化骨干指導文化活動開展外,還為學員隊送去文化知識和文化技能。很多學員由文化活動的旁觀者轉變?yōu)槲幕顒拥姆e極參與者、組織者。學員五隊熊淞是個“悶罐子”,每每遇到文化活動,他總是以各種理由躲避。教導員潘愛生專門為其精心調制“文化成才套餐”,經過半個學期的培養(yǎng),“悶罐子”已經成長為能歌善舞的“快樂王子”。
他們與當地藝術院校協調共建文化藝術基地和創(chuàng)作基地,設立“文化大講壇”,開設專家文化專題講座,不斷培養(yǎng)和壯大基層文化人才隊伍。該院在當地組織的文化比賽中,多次榮膺冠軍,厚重的文化底蘊已經成為學院亮麗的文化名片。他們還鼓勵學員自主創(chuàng)作,為他們搭設文化創(chuàng)作平臺,開展各種評比競賽活動,一大批文化骨干脫穎而出,有的學員畢業(yè)走上基層崗位后,如同火種般帶動起火熱的基層文化活動,成長為基層部隊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談到文化建設,學院政委李進告訴筆者:文化既外塑于形,又內哺于心,只有多為基層文化建設培育人才,提升基層文化造血功能,富有內涵的校園文化才更有親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