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象演繹幸福中國
□ 羅楊(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一個福字足以勾勒出中國人幾千年為之不懈努力的艱辛歷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奮斗目標也是圍繞著一個為民造福。福在歷代中國人的心里有著不可替代的神圣意義。因而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們的祖先創造和積淀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福文化,并由此衍生出龐大的民間福文化體系。
老百姓希望用直白的方法和形象詮釋出他們心中的福。最直接的莫過于寫福字、剪福字、貼福字這種一目了然的節日習俗,以及那些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表現方式。從喜慶的楊柳青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對幸福美滿的渴望;從“一團和氣”的笑臉上我們可以感悟出中國人無論在太平歲月還是苦難歲月都能保持樂觀與從容;從放飛的紙鳶上我們可以興奮地想象出中國人博大的胸襟和不盡的暢想……對于幸福的追求源于老百姓的生活愿望。老百姓希望祛災祈福就衍化出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形象;老百姓渴望富足就造就了財神的形象;老百姓盼望健康長壽就描繪出壽星老的形象……在這些神奇美妙的形象中蟄伏著我們祖先對生命理想的求索,鐫刻著我們民族審美的秘籍,凝聚著來自民間的強大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張力。
生活之樹常青。只要社會在發展、生活在進行,老百姓對幸福的期待就會不斷萌發。當代中國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人們渴望以一種新的形象、新的面貌反映老百姓生活內容和生活狀態所表現出的福的形象。用創新的形式去表達當代中國人身邊的真切生活和幸福體驗就成了民間文藝的題中之義。也正是基于這樣一種重塑民間文化、創新民間文化形式的理念,“中華福爺爺”全球設計征集活動應運而生。活動吸引了海內外數萬名設計師和藝術愛好者的熱情參與,其中不乏一批構思獨特、設計新穎、頗具創意的優秀作品。令人拍案稱奇之余,更使我們看到了在圣誕老人、唐老鴨、米老鼠等洋符號大舉入侵下,“中華福爺爺”的全球設計征集有著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特殊意義。當然就具體作品來說,可以借用那句話,即“一千個觀眾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期待一個既承接五千年文明又對接當代人文內涵的福爺爺。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形象,并能得到全世界華人認可和喜愛,無疑是一件“談何容易”的事。從民間文藝理論的視角分析:民間文化的形象符號從根本上講是一種集體的契約,是經過長期生活實踐積累起來并貯藏在集體意識中的精神財富。因此,要讓福爺爺得到廣泛的認同,必定要經歷時間的積淀。
優秀的民間藝術蘊含著民族文化的精華和基本元素,作為民間文化核心觀念的福文化就滲透在老百姓的生活常態中。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樣?有人說平安是福,有人說成功是福,有人說和睦是福,有人說吃虧是福……物質富足不一定幸福而貧窮善良卻可以得到幸福,欲望強烈不一定幸福而知足常樂卻可以得到幸福。有時幸福好像很遙遠可望而不可及,有時幸福又好像很簡單唾手可得。其實,福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福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真正的福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只要我們能守住民間文化中人文關懷的傳統,展示出當代中國的文化底蘊,心中的“福爺爺”就會呼之欲出釋放出美好的能量,演繹出當代的幸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