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頌千年緣古韻,離騷萬代說詩經。神飛氣餒春秋冷,玉笏規君鼎鑄銘。”6月8日,“湖北秭歸2013端午詩會”在屈原故鄉樂平里拉開帷幕,88歲高齡的農民詩人李國杰以一首《端午新曲》贏得滿堂喝彩。
當日的樂平里詩意濃濃,艾葉飄香,100多位詩人從四面八方涌向這里,只為在詩歌的節律里呼喚游子的靈魂回歸。
詩會上最引人注目的當數三閭騷壇詩社的農民詩人——徐正端和李國杰,他們都已年過八旬,是當地最德高望重的詩人。徐正端義務看守屈原廟20余年,被譽為“為屈原守靈的詩人”;李國杰一生坎坷,好讀書、工詩文,創作詩歌達千余首。他們用地道的方言頌唱自己的詩作,歌聲悠揚婉轉,輕柔清脆,富有韻律,像樂平里的山泉一樣清澈純樸。
秭歸樂平里是屈原的誕生地,地處峽江深處,四面環山,風光旖旎,猶如世外桃源。兩千多年來,當地沿襲屈子文風,詩風盛行,因對屈原及其騷體詩歌的尊崇和作為屈原后人的自豪感,他們諸事作詩,男女老幼出口珠璣,為樂平里一絕。
當地農民更是左手稼穡右手寫詩,以詩為伴,筆耕不輟,明清時期組建騷壇詩社,后發展成為中國唯一一個農民詩社。騷壇詩社綿延600年歷史,留下了無數詩篇。
樂平里的詩風孕育出一方摯愛詩歌的人民,并薪火相傳至今。秭歸一年一度的端午詩會就起源于樂平里農民詩會,每逢端午,全縣詩人筆呼墨喚,聚集在一起,吟詩唱和,緬懷屈原。
如今,九歌、橘頌、涉江、天問等20多個民間詩社在秭歸農村、學校、企業誕生,社員達400多人。余光中、流沙河、鄭愁予等海峽兩岸的詩人,以詩歌的名義在秭歸相聚,秭歸已成為中國詩歌的沃土和中外詩人的朝圣之地。
“匝地鮮花香四季,參天秀木葉豐隆;高標獨矗沖宵漢,百世詩宗五岳崇。”時間沒有沖淡徐正端老人對屈原的思念,寂寞讓他更加緊握了手中的筆,他鏗鏘有力的歌聲,在樂平里山谷間久久回響,那是他發自內心的對屈原精神和屈原文化的敬仰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