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在琴弦上滑過,琴板和心靈共振。8月27日晚,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參演劇目之一,中央民族樂團大膽創新、突破國樂常規演出模式的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文化部副部長董偉出席并觀看演出。
民族樂劇《印象·國樂》是中央民族樂團傾6年心血籌劃、歷3年時間磨煉,攜手著名導演王潮歌共同打造的。在這臺首次把演奏家引入劇情的民族音樂會中,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家姜瑩突破傳統民族管弦樂音樂會段落式的寫作模式,以戲劇串聯的曲目方式,讓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在臺上直面觀眾,講述自己真實的故事,還音樂以人格特征;采用全新創作樂曲,不同樂手以不同樂器彈奏出不同聲音,表達不同心境,展現同一段旋律。
當晚,當觀眾從國家大劇院大廳檢票進入劇場,這場以全新語匯述說民族音樂厚重底蘊的音樂會,便從劇場外的通道上開始,二胡、琵琶、笙、簫、箏、笛等裊裊低鳴,音樂在觀眾身旁不經意地流淌。以“一元”稿酬執導該劇的王潮歌表示,《印象·國樂》著重突出中國傳統水墨畫、山水畫的風格,在大寫意的意境中敘述人的情感。
演奏家身著鮮艷的華服,彈奏復原的千年前古老樂器,讓觀眾仿佛置身敦煌壁畫場景中,如詩如畫,亦真亦幻。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民族樂團還聯手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和敦煌研究學者、音樂學家,將敦煌壁畫上的所有樂器(共50余個品種,80多件樂器)全部復原制作出來,并在《印象·國樂》音樂會上精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