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星野正在表演《“80后”的吃與喝》。鄧寅明攝
3月1日、2日,嘻哈包袱鋪相聲專場在青年宮演藝中心上演,80后相聲的清新捧逗讓太原觀眾嘗到了新鮮。“歡迎太原后生加入嘻哈包袱鋪。”3月1日晚7時,演出開始前,記者電話采訪了嘻哈包袱鋪創辦人高曉攀。
1 “嘻哈”必須接地氣
嘻哈包袱鋪是一個活躍在北京、天津的相聲團體,現有成員六十余名,成員平均年齡24歲,相聲中巧妙地穿插了社會流行語、新聞事件等,頗具喜感。高曉攀介紹,“我們的段子40%是新作品,60%是傳統節目。語言臺詞延續傳統相聲的風格,這樣,不僅僅會吸引年輕觀眾,也想培養一些四五十歲的觀眾群。”
目前,嘻哈包袱鋪在北京開設3家劇場、天津兩家,一周七天均有相聲表演,票價從20元到200元不等,觀眾絡繹不絕。高曉攀說,吸引觀眾主要是靠創作。“每年有幾十段新作品出現。段子來源于生活、貼地氣兒,能夠逗樂觀眾。”本次在太原演出,首先登場的馬星野表演了單口相聲《“80后”的吃與喝》,作品中提及太原人常喝的太鋼汽水。馬星野比喻道:“這就是咱太原人自己的雪碧。”說完,馬星野右手握著折扇,模仿喝汽水的動作,他將折扇放到嘴邊,猛地仰起頭,手臂高抬,“咚咚咚……”,馬星野給自己配音。“哦——”汽水喝完,不忘打一個響亮的飽嗝。一段單口相聲,不僅有熟悉的太原特產,還有夸張的舞臺表演,迅速點燃現場氣氛。
原創作品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隨時調整臺詞。2012年,高曉攀與搭檔尤憲超合作表演的相聲《救不救》,獲得第六屆中央電視臺相聲大賽金獎。“這個作品是我和小超一起寫的,先后修改了40多遍。”高曉攀說。
2 歡迎太原后生來學藝
說起嘻哈包袱鋪和德云社的比較,高曉攀認為,德云社肯定是第一,“郭德綱的出場費絕對是高,我們是物美價廉。”但是嘻哈包袱鋪也不示弱,“像德云社的金子、何云偉,單打獨斗都是一把好手,包袱鋪的人絕對比不過,但如果是一臺相聲大會,未必干得過我們。”高曉攀自信滿滿。
目前,高曉攀正在進行融資,準備在上海等地開設新的相聲劇場。他也來太原考察過,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演出劇場,他又沒有資金新建一個,只能忍痛割愛。“山西一直有看戲的傳統,我期待在太原開一個新的‘包袱鋪’,”高曉攀補充道。
如果太原的年輕人想學相聲,如何拜師學藝?高曉攀語氣興奮,太原人肯吃苦,幽默感強,說話風格也很耿直,方言口音較輕,這些都是學相聲的基礎。他支招道:“學相聲關鍵看是不是真的熱愛這門藝術。如果想學的話,就到北京的嘻哈包袱鋪找我,通過面試后,就可以跟著學了,但學習時間比較長,一個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人最少要學習三年,才能走上舞臺。太原后生來學相聲,我高曉攀絕對拍手歡迎。”電話那頭,高曉攀用山西方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