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吹打樂《洣水放排》。
湖南衡陽市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推進文化惠民”為目標,在全市廣泛開展“歡樂瀟湘”群眾文藝匯演暨“和風衡州”第三屆群眾文化藝術節活動,將群眾文化活動的舞臺搭在社區廣場、田野鄉間,讓群眾成為文化的主人、活動的主角,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群眾文化活動熱潮。
7月25日,衡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謝宏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衡陽市委、市政府將文藝匯演和群眾文化藝術節開展情況,納入了對各縣市區的年度績效考核,以嚴格的考核促工作落實,效果非常明顯。
零門檻吸納,搭平民大舞臺
衡陽市的這一系列活動,以滿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群眾演、演群眾,群眾樂、樂群眾”為參與原則,通過精心的組織策劃,真正做到了零門檻、零收費、零距離。報名條件不分年齡和性別,不分職業和工種,不分個人和團體,只要愛好文化活動,只要有一技之長,均可報名參賽。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共吸引了全市600多個文藝團體報名,2萬多名演員參加比賽。參演群眾來自基層、來自各行各業,大家從生活工作中找靈感,以身邊人、身邊事為原型,精心創作、改編了一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
家門口演出,展示行業風范
衡陽市將活動的舞臺搭到了基層,延伸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由街頭巷尾、田間地頭、軍營角落、學校、工廠等一個一個小舞臺,匯聚成了人民群眾的大舞臺、衡陽文化的大展臺、才藝比拼的大擂臺。各鄉鎮(街道)開展海選,各縣市區進行預算、分區決賽,市級舉行總決賽、匯報演出。據統計,全市開展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達100多場次,村鎮、社區文化活動上萬場;18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74個社區文化中心、千余個鄉村文化廣場,幾乎每天都有劇目排練、有節目上演。
為激發全市各階層、各行業的積極性,市縣兩級分別設立了“青春風華”校園文化、“軍營風采”部隊文化、“公仆風范”機關文化、“鄉土風情”田園文化、“品牌風流”企業文化、“都市風景”社區文化六大板塊,并分組開展預賽,展示行業風范。
主旋律貫穿,引領全新風尚
這些活動由群眾演員表演,用群眾語言演群眾生活,演給廣大群眾看,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主旋律,凝聚了人心,積聚了力量。《冰山一角》、《勞模上轎》等作品通過歌頌勞模等先進典型人物,引導人們勤勞致富,創造美好生活;《讓愛滿天下》、《愛的奉獻》等作品,引導群眾互幫互助,共建和諧社會;《先鋒情·中國夢》、《圓夢》等作品,表達了群眾對家鄉的無限贊美和熱愛,凝聚了共同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全方位保障,既惠民又利民
衡陽市群眾文化活動有著良好的傳統和成熟的品牌,“和風衡州”群眾文化藝術節每3年舉辦一次,現已連續舉辦了3屆,“廣場旬旬演,社區周周樂”已連續開展多年,公共文化進社區活動被評為全國示范。這些都得益于全市各級政府對群眾文化的大投入。從2008年起,衡陽市財政每年安排群眾文化活動專項資金200萬元,各縣市區每年相應安排不少于50萬元的專項資金。從2012年起,市財政進一步加大了對各文藝演出公司的作品創作、惠民演出經費支持力度。
為確保此次“歡樂瀟湘·和風衡州”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開展,衡陽市委、市政府明確,活動經費據實核撥。各縣市區財政大力支持活動開展,衡陽縣還籌集經費270多萬元,給全縣892個行政村,每村撥付了3000元的群眾文化專項經費;祁東縣籌集經費80萬元,其余各縣市區均籌集了30萬元以上的活動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