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創建成果
●先后投入4億多元,完善了各級各類硬件設施,新建改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700余處,構建了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2010年至2012年,市級財政文化建設投入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25.6%、21.0%、14.6%,均高于同年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為示范區創建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堅持公共文化服務面向基層、面向農村,實現重心下移、資源下移。相繼推出“跟我學”“流動文化大篷車”“掌上圖書館”“百姓講堂”“親子閱讀”“經典歌曲大家唱”等品牌服務項目;扎實開展以專業藝術院團和優秀社會民間文藝團隊為骨干的送演出、送圖書、送電影進社區、進鄉村、進軍營、進校園、進工地、進特殊教育場所等“三送六進”及百場演出下鄉村、文化進寺院等流動文化服務,基本實現了每村“3331”目標(即每兩個月放映3場以上電影、每年看3場以上戲劇或文藝演出、每年組織3次以上規模較大的群眾文體活動,每村有1項特色群眾文化活動)。
●以滿足群眾經常性和多樣性文化需求為導向,大力實施“踏歌起舞·幸福銀川” 十二大系列群眾文化工程,著力打造廣場文化活動“天天演”、城鄉數字電影“天天看”、廣場民族健身舞“天天跳”、講堂“周周講”、好書“天天讀”等“天天”品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化、常態化、體系化。
●堅持以創促建,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機制長效化。先后圍繞群眾文化活動常態化體系化建設、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廣場文化建設、社會民間文藝團隊組建管理、公共文化考核激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等方面,形成制度研究子課題報告14個,研究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群眾文化常態化體系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全市社會民間文藝團隊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制度及意見辦法30余項,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創建亮點選評
全民閱讀活動“書香城市”建設扎實推進。“書香銀川”九大系列66項閱讀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全市建立百家圖書流通點,方便群眾就近利用;實施數字圖書館二期工程,建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示范點50個、數字農家書屋277個、公共電子閱覽室156個,初步構筑了銀川數字閱讀平臺。
打造農民工文化服務平臺,將農民工文化服務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比如創辦“三維服務陽光驛站”,使其成為企業職工拼搏之余放松身心的“心靈花園”,閑暇之時交流互動的“溫馨家園”,工作之余學習提升的“知識樂園”。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邊塞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的深厚底蘊,不斷探索符合銀川本地實際、彰顯民族地域特色、回漢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著力打造廣場民族健身舞推廣、古爾邦節文化會演、地方小戲小品大賽、非遺進校園等一系列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服務活動品牌,積極發展特色民族文化,形成具有銀川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