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福區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成果迭出。
整齊明亮的社區圖書室,寬敞舒適的運動健身房,裝備一新的綠色網吧,別具一格的文化長廊……炎炎夏日,當近日記者走進長沙市開福區科大佳園社區,各個文化活動場內都活躍著居民的身影,他們歡快的歌聲、濃濃的文化生活氣息讓酷暑不再難挨。
這只是開福區社區文化生活的一個剪影。近年來,開福區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以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為導向,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群眾文化生活呈現出一派生機。
開福區江灣社區的謝老今年已是70高齡,他說:“現在我們只需一個電話,社區的文化志愿者便能將書送上門。”江灣社區主任馬浩告訴記者,在他們社區登記在冊的文化志愿者有200多名,文化志愿者的工作在方便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為社區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據了解,為了完善基層文化服務網絡,推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除了召集一大批熱心的文化志愿者外,開福區去年還率先面向社會廣泛招募了1000余名文化輔導員,每個社區(村)配備10名,在全區范圍內統一調配使用。這些輔導員都是專業文藝人才,他們主要在全區范圍免費輔導各個群眾文藝團體。有了他們的幫助,業余群眾文藝團體的表演水平也上了檔次。
為了完善基層文化服務網絡,開福區使用配套資金30萬元,在服務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同時,也引導區圖書館、文化館、街道(鎮)文化站實現免費開放。“我們實現了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56小時,文化館、鄉鎮(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42小時。各級公共文化設施電子閱覽室為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時間每周不少于42小時。”
開福區撈刀河鎮的漢回村是長沙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全村目前有回族群眾500多人,如今的漢回村洋溢著一股別樣的文化氣息。為了豐富和建設漢回村群眾文化生活,這里每年都有一個以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集市。“在文化集市上,大家可以看到具有回族特色的飲食街,有回語培訓班,還有一系列民俗表演。”漢回村村支書李振能向記者介紹,開福區政府投入專項資金,建設了以人口文化為主題的撈刀河社區文化集市、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漢回村文化集市、以湘繡文化為主題的沙坪湘繡文化廣場、以和諧共處為主題的四方坪老百姓文化廣場。主題文化活動的開展不但活躍了社區文化生活,也加強了社區居民的凝聚力。
每年一屆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湘江韻律》、開福金秋經貿文化節、湘繡文化藝術節,逐漸發展成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品牌,這些活動輻射全區13個街鎮,128個社區(村)。在開福區企業集聚的青竹湖,投資40余萬元建設了外來務工人員文化俱樂部,并專門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推出各類培訓班。俱樂部已經成為外來務工人員幸福的棲居地。
據了解,今年7月,開福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工程正式啟動,近8000平方米的活動中心容納具有現代化標準的圖書館、文化館、影劇院等活動設施,停車位、休閑廣場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整個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啟動資金6000萬元,建成后又將為市民提供一個免費進行各類文化活動和休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