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雋,字通微,1923年生于北京,滿族鑲藍旗人。昔年畢業于北平藝術??茖W校陶瓷系、國畫系,上世紀五十年代深造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供職于中國戲曲學院,從事京劇研究、編寫、整理工作。工書法篆刻,曾從師壽石工、陸和九、金禹民、鄧散木等諸名家,并與大康先生一起切磋印學。其印典雅脫俗,章法考究。常以漢隸、魏碑入印,獨辟蹊徑。
鈕雋先生字通微,生于癸亥(1923年),自幼成長于滿族鑲藍旗鈕祜祿氏世系,幼承家學。曾先后畢業于北平國立藝專陶瓷系、國畫系,北京大學中文系,由于偏愛金石書法,曾求教于王友石、壽石工,并先后師承陸和九、金禹民、鄧散木諸先賢。
探尋其書法歸宗,甚受鄧散木、陸和久影響,總體上繼承了康南海崇碑的路子。書法遒勁、灑脫,具有極強的個人風格。隸書兼收《禮器》《乙瑛》《封龍山》等筆意,質樸古逸,秀勁雋永。所寫魏碑書體,脫胎于《始平公》《魏靈藏》,體方筆厚,雄俊偉茂。
他青年時期曾系統臨摹兩漢官印,進而對鄧石如、吳讓之、徐三庚、趙之謙、黃牧甫、吳昌碩等作品做過長時期的探索。其朱文印得益于鄧派朱文,揖讓穿插,體勢依存。白文印風格平實,刀法古拙樸厚,深得漢印神韻。他巧妙借鑒古封泥印,使邊欄的變化與結字的靈活相得益彰。他刻印之章法布局極有巧思,常有出人意外之筆??梢钥吹洁嚿⒛鞠壬陶路▽λ绊懯蔷薮蟮?。著名畫家孫其峰先生評其印“似金非金,似鄧非鄧”。
他與啟功、康殷、康雍、吳小如等先生過從甚密,經常在一起切磋書畫金石之道。啟功先生曾手書七言絕句贈予先生。詩云:“題記龍門字勢雄,就中尤屬始平公。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p>
他的篆刻博采眾長,獨辟蹊徑,以漢隸、魏碑刻石所取得的成就標志著其篆刻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境界。他在刻印及教學中極為重視以刀法表現筆意的重要作用。強調:“筆意出于運刀之頓挫,但不可造作”。著名學者吳小如先生見其以隸書入印贊曰:“通微習此道多歷年,對于籀篆古今隸法皆嘗試之,貴在古不乖時,今不同弊而已?!备幸员北妒计焦返燃秩胧耐仄?,字勢雄奇,用刀犀利,在印壇開拓新天地。啟功先生給予很高的評價,稱贊這些拓片別開生面,并在一張拓片上跋語:“通微同志用石版刻字,拓成小品,看去竟然是六朝珍品……這是書法金石古為今用的明顯范例,確實使我佩服。”
通微先生對京劇文化頗有研究。他是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曾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分冊的撰稿工作。他在中國戲曲學院從事教學和研究期間編寫、改編的《李慧娘》《石壕村》《汴梁殺宮》《周郎錯》《乳娘傳槍》《張良逃關》等多部京劇劇本,成為學院教學劇目。他為肖長華、翁偶虹、李少春、張君秋、駱玉笙、馬三立等眾多戲曲界名家治印,是梨園界享有盛名的金石家。
為了繼承傳統篆刻藝術,退休后,他專事篆刻學理論的研究和帶徒傳藝。撰寫了幾十萬字的書法、篆刻教案及其理論、技法文章。他在教學上,誨人不倦,金針度人。他要求學生,一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二是不能沾染“旁門左道”;三是不收學費、不收禮物,請學生謹記,用最好成績回報老師。他淡泊明志,不鬻丹青。在社會上書風浮躁的時候,他反對沽名釣譽、脫離傳統的現代丑書。他告誡學生,歷經幾千年的中華傳統藝術要“藝重流傳”,不能毀于當代。他帶一個學生歷時四五載,在書法上從文字源流始,到金文、小篆、漢隸、魏碑、隋唐楷書等各朝碑版、墓志銘文,一一講述,并要求學生精臨漢碑、魏碑及清代名家篆書等數十種碑帖。在篆刻教學中,在學生臨寫篆書的基礎上,講篆刻源流及名家篆刻技法。從明代文(彭)、何(震),到清初丁(敬)、黃(易)、蔣(仁)、奚(岡)以及董(洵)、巴(慰祖)等浙皖兩派諸家;重點要求學生以臨摹秦漢璽印幾百方,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臨摹清代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十幾位清代、民國名家的作品。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先后有數名學生從其學習書法篆刻,打下深厚基礎,并在傳承書法篆刻方面做出貢獻。最近《鈕雋刻石》一書由線裝書局出版,該書由啟功先生生前作序,吳小如、劉松巖等先生亦分別撰文作序,林岫、王世征先生為本書顧問,收入先生幾十年精品印拓百余方,受到印壇人士關注,對傳承篆刻藝術做出貢獻。
魯迅句53×172mm
李少春40×40mm 駱玉笙 20×20mm 翁偶虹印23×23mm 吉典藏譜 23×2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