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 清代手稿本
名人手書,包括名人手札、手稿、手抄件、手批、手諭、手令等,凡是有名人手跡的書件文檔,統(tǒng)稱為“名人手書”。這些名人手書本身即是中國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其史料價值而言意義重大,再以其學術研究、藝術欣賞價值為高附加值,名人手書的價值自然水漲船高,一紙難求。
在今年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中,名人手書市場成交相當活躍。其中,顧炎武手書《五臺山記》以3162.5萬元奪得全場桂冠。曾國藩手書家訓及寫給曾國荃的130頁家書,最終以356.5萬元成交,比預估價格高出4倍有余。1911年魯迅手書《古小說鉤沉》手稿更為引人注目,最終,此件手書以估價10余倍的690萬元高價易主。面對這些珍罕的名人手書,之所以受到眾多藏家的追捧,實際上是中國文化千年傳統(tǒng)的理性回歸與價值預期。
以顧炎武手書《五臺山記》為例,眾所周知,顧炎武是清代學術的開山之祖,被稱為“一代學宗”。顧炎武提倡的“經(jīng)世致用”之學,強調(diào)“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提出“禮義廉恥,是謂四維”等觀念,成為當時士大夫文化的最強音,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心、文膽與文脈。顧炎武手書《五臺山記》創(chuàng)造出3162.5萬元的高價,正是眾多藏家對這一時代特征、這一人物品格、這一文化品位的高度認可與衷心贊賞。
再來看《曾國藩家書》,曾國藩親筆書寫的手稿并不多見,可以說作品的意義與題材價值深遠,它們反映出的深厚歷史背景,正是今天引發(fā)人們收藏的重要原因。曾國藩不僅對自己要求極高,勤修自身,對家族也嚴格教導,要求子侄勤儉,戒驕戒奢,在權勢與富貴面前保持氣節(jié)與操守。這件家訓正是他齊家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這一手書首次現(xiàn)身拍場,最終以356.5萬元成交。顯然,這是眾多藏家對曾國藩家書厚重的歷史價值、獨到的文化價值、深遠的道德價值的認同與尊崇。
一代文豪、新文學領袖人物魯迅的《古小說鉤沉》手稿,以690萬元高價易主,應當說也在意料之中。作為魯迅小說史研究的扛鼎之作《古小說鉤沉》手稿,其文學史價值、學術研究價值自不待言。這部手稿來自香港的藏家鮑耀明珍藏的周作人舊物9件之一;鮑耀明與周作人君子之交,曾于周晚年困頓中多方接濟,周則以手稿、藏書相贈。據(jù)悉,現(xiàn)存的魯迅手稿屬于國家一級文物,基本都收藏在博物館里。散落在民間的非常罕見。據(jù)考,《古小說鉤沉》1938年收錄于《魯迅全集》第八卷,曾經(jīng)出版過排印本和影印本,但魯迅手書真跡的這一頁手稿確實是首度亮相,頗為難得。
名人手書即是中國文化史——或政治、或學術,或文學、或藝術,這些名人以其濃墨重彩的人生篇章,以其歷經(jīng)滄桑的家國情懷,見證著中國文化??梢钥吹剑耸謺堇[的“中國夢”里,中國文明、文化、文學的多重價值就在其中熠熠生輝,愈發(fā)奪目??梢灶A見,名人手書這一融匯時代特征、人物品格、文化品位的收藏品類,這一凝聚著厚重歷史價值、獨一文化價值、深遠道德價值的收藏熱點,還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藏家參與、分享與共贏。
據(jù)悉,6月22日,中貿(mào)圣佳拍賣將上拍包括錢鐘書、楊絳、錢瑗書信及手稿等共計109件作品,為近年學界所罕見。早在2009北京華辰春拍中,1986年錢鐘書用行草書抄寫的《錢默存詩冊》估價為18萬至30萬元,最終以62.72萬元成交。錢鐘書的信札、手稿等作品早已成為市場焦點,但是上百件作品同時出現(xiàn)尚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