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
“為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系列報道③
好老師,在哪里?????人們喜歡用“園丁”贊美老師,是他們將一株株稚嫩的幼苗澆灌成木,生機盎然的學校成為社會發展的希望所在。
????人們從不吝于對“好的教育”的期盼追逐,但現實卻發人深省:快樂仿佛和孩子漸行漸遠,他們肩頭的書包越來越沉、鼻梁上的鏡片兒越來越厚,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少,甚至有的孩子一聽到“學校”、“老師”,眼中就流露出無奈的神色。
????究竟,什么樣的學校是好學校?什么樣的老師堪稱好老師?今天,這樣的追問尤顯迫切。
????用什么丈量好學校、好老師?考分還是孩子的快樂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老師蔡老師。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只有十八九歲,是一個溫柔美麗的人……”這是著名作家魏巍在散文《我的老師》中的深情回憶——蔡老師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跳舞,領我們在園子里觀察蜜蜂,愛詩并且愛教“我們”讀詩……
????好老師,好教育,擁有穿越時空、滋潤人心的力量,以至幾十年前的學習生活凝注筆端時依然如此生動形象、歷歷在目。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實卻和深情的散文有了大不同,很多孩子對學校、老師的感觀甚至顯得有些漠然。在四年級小學生欣欣的眼里,學校就是一個讓她“壓力很大”的地方:“我不喜歡上學,老師布置的作業好多啊,怎么寫都寫不完,一點兒自由的時間都沒有。”
????在一些學校里,和欣欣有著一樣煩惱的孩子并不少:安徽兩個六年級女生服毒自殺,并留下遺言“如果我死了,就怪數學老師”;有網友發微博稱“上幼兒園的小侄子哭著說老師布置作業太多,捏著拳頭說要打翻老師,還說不愿意上學了”。當孩子童年的快樂被成堆的作業淹沒時,老師和學校便首當其沖地成為不受歡迎的對象。
????而在另一些校園里,當快樂、尊重、寬容成為課堂特質時,學校也成為孩子們最向往的地方,老師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朋友,“下課啦”,反倒成為他們最不愿意聽到的字眼。
????不一樣的教學氛圍、教育模式得到了孩子們截然不同的評價,也從孩子這個最重要的角度為好學校、好老師劃下了丈量的標尺。
????“長久以來,我們都習慣于用外在的技術指標評價老師和學校。在升學率、考分的影響下,盡管看似名校名師不少,卻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好學校、好老師。用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教育評價體系評判老師、學校才是符合教育規律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好老師必須是和孩子心理接近、有愛心的老師,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占有比較豐富的內存,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學校,而這才是中小學校的教育使命。”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同樣強調好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中小學階段,人格養成、習慣培養、品質塑造等都比知識傳遞重要得多。好的學校和老師一定是遵循教育規律、善待孩子,能夠讓孩子自然快樂成長的。如果過多過早地在中小學教育、甚至幼兒園教育中引入競爭,最終只能產生‘毀人不倦’的教育。”
12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