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片,攝影:Yuri Kozyrev/《時代》雜志
成片,攝影:Yuri Kozyrev/《時代》雜志
上面這兩張照片一張是原片,一張是經過后期的成片,你喜歡哪一張?是反差較低的原片,還是增加了對比度,戰場效果更具戲劇性,天空顏色更豐富的成片?
如今攝影師能夠使用的圖像編輯工具非常豐富,從像Photoshop這樣的專業工具,到如iPhoto或美圖秀秀這樣的家用軟件,更不用說Snapseed、Instagram等大量流行的手機App。
如果你喜歡懷舊,那么你可能經常懷念膠片時代,懷念定影液的味道,以及花上幾個小時在暗房里磨練技術的時光。如今,調整一張照片的基本元素,例如曝光/亮度、色彩/飽和度、黑白場、反差/陰影以及等等,已經變得非常簡單,只需要動動鼠標,拉幾個滑塊就行。
但是,擁有方便使用的工具,并不等于數碼照片的后期處理工作也變得簡單。真相遠沒有這么簡單。事實上,對攝影師和新聞室里的圖片編輯們來說,現在還要面臨很多倫理和道德方面的新問題。
原片,Francesco Zizaola/NOOR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對照片進行處理以增強其視覺效果?如果照片欠曝或過曝或者白平衡不準怎么辦——你能用后期進行調整,達到美學標準,但又不損害照片的原意嗎?
成片,Francesco Zizaola/NOOR
Claudio Palmisano,位于羅馬的10b攝影實驗室的創始人之一。他和他的同事與世界上最出色的攝影記者們有著緊密的合作,包括Yuri Kozyrev、Francesco Zizolo和Paolo Pellegrin。盡管他們的名字并不總是和攝影師的名字一起出現在照片署名欄,但是這些來自10b的圖像處理專家們稱得上是那些獲獎照片的幕后英雄。
10b將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數碼暗房”,每當他們面對在新聞攝影中使用數碼工具的指責時,他們會說:
我們相信只有當照片像素——數碼照片的最小單位——被替換或復制時,才算得上是“篡改”照片。
下面是DW Akademie網站對Claudio Palmisano進行的采訪:
你們如果描述自己在編輯照片過程中的角色?
從廣泛意義上來說,10b攝影實驗室是一家“數碼暗房”。這意味著我們是將傳統暗房的工作流程轉移到數碼照片上。傳統工具比如化學藥劑、放大機和濾鏡等被Photoshop所取代,就像傳統膠片被RAW取代一樣。我們和攝影師合作,讓照片及照片所表達的故事盡可能與攝影師看到的保持一致。我們與攝影師之間的意見交流是得到最佳結果的基礎。我不認為我們的工作是“修改”照片,但是“增強”照片本來就有的元素。我們會保留照片本來的限制,提高它的品質。
當你打開一個照片文件時,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如果處理的是和我長期合作的攝影師的照片,首先我會使用一個叫作“Droplet”的工具,這是一個復雜的Photoshop動作腳本,是針對每個攝影師和每個拍攝項目精心設計的。例如,在Yuri Kozyrev拍攝的阿拉伯之春系列照片中,我會使用相同的Droplet。使用動作讓我們可以迅速高效地調整大量照片的對比度、飽和度、色調等。做完批處理后,我們還會對每一張照片進行調整。
原片,Yuri Kozyrev/《時代》雜志
成片,Yuri Kozyrev/《時代》雜志
你如何界定什么是改變了照片真實意義的過分的后期編輯?
這個界限包含在攝影師拍攝時做出的選擇、照片的內容和用途之中。有很多理論試圖定義“過分PS”的概念。其中有些理論是保守派,或者純粹的數碼后期反對派,還有一些采取漠不關心或嘗試性的觀點。在報道攝影領域,我的觀點是,顏色是一個相對的現象,所以有廣泛的可操作性。不過,我認為任何會使照片內容被誤解的改變都是過界的,比如將彩色照片改為單一顏色,或者改變了照片內容(復制、移除或增加像素)。
你認為后期技術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名攝影師的風格?
我認為后期技術對攝影師的風格影響非常大。不過所有攝影師也一直在改進自己的工具,而且攝影領域也不斷有新的發明。從銀版攝影術,到玻璃板,到賽璐珞片基,到35mm膠片,到彩色攝影術,再到現在的數碼相機。每一次攝影技術革命都徹底改變了攝影師的創作方式,而這樣的事未來還會繼續發生。
當你和攝影師合作時,你是否會要求他們將相機做一些特定設置?
我總是建議攝影師拍攝RAW格式,所以其他的建議都是多余的。如果攝影師不得不發JPEG照片過來,那他們最好先按照我的指導對RAW文件進行處理,然后把處理后的JPEG文件發給我。如果你不得不處理相機生成的JPEG照片,那么一定要選擇一個更寬的色域(Adobe 98),并消除所有機內預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