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2日是國家大劇院三周年“生日”。國家大劇院9日在此間宣布,12月22日至28日,大劇院將推出首部原創舞劇——《馬可·波羅》。
國家大劇院新聞發言人鄧一江表示,對于首部原創舞蹈作品,大劇院并沒有從芭蕾或現代舞上“開刀”,而是將其定位在了中國民族舞蹈的框架之內,希望彰顯濃郁的中國特色。而之所以選擇“馬可·波羅”這樣一個題材,正是在于其所蘊含的東西方的銜接與聯系。馬可·波羅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式人物,700多年前,他踏上遠行的征程來到中國,他的游記后來成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暢想這個神秘東方古國的最初藍本。如今,國家大劇院將以中國人的方式,通過這樣一位西人的眼睛,探尋、觸摸絢爛多姿的中國文化與民族風貌。
該劇總編導由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擔綱;該劇編劇乃是總政歌舞團國家一級編劇趙大鳴,舞劇《大夢敦煌》正是他的代表作;音樂創作則由《青藏高原》的作曲,著名作曲家張千一“挑梁”;舞美總監則再次請出了大劇院“御用”舞美設計師——高廣健。值得一提的還有此次的燈光設計,他就是來自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的燈光設計大師弗拉基米爾·盧卡謝維奇,此前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圖蘭朵》和《藝術家生涯》正是出自弗拉基米爾之手。
總編導陳維亞表示,舞劇《馬可·波羅》并非當年“游記”的復述,而將以一個現代青年化身“馬可·波羅”夢回古代中國的形式講述故事,因此,全劇在編排上將刻意避免以簡單“游記”進行串聯的模式,希望為舞蹈的創作留下了更大的藝術想象空間和發揮余地。在立意上,全劇也力圖傳達出中華民族自古所秉承和平與和諧的美好主題。
在音樂創作方面,作曲張千一表示:“全劇音樂創作的核心是要打動人心,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手法進行創作,根據劇情和時代背景,《馬可·波羅》的配樂將融合歐洲西洋音樂、元代宮廷音樂、蒙古民族音樂、江南民間音樂四種風格。”音樂的創作早在今年6月就已經開始,其中既有表現美好愛情的浪漫委婉之音,又有寫意戰爭場面的雄渾壯闊之聲。
在視覺形象方面,舞美設計兼服裝設計高廣健將力圖棄繁從簡,同時運用多媒體等先進舞臺技術打造一個唯美、浪漫的東方古國。“因為整部舞劇都是以夢境的形式出現,所以在視覺上能夠有較大的發揮空間,而不必太過拘泥于史實,我希望建筑一個夢一樣、謎一樣的國度。”
據悉,此次舞劇《馬可·波羅》排演,將以新近改制的東方演藝集團為主要班底,這也是國家大劇院與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的首次合作,雙方也將以此為契機,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