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定下目標:10年2000種
時間:2011年12月06日
來源:
作者:
10年2000種:“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定下目標
繼414種“珍藏本”后,商務印書館又推出“分科本”500種
(記者 陳菁霞)“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分科本出版座談會暨第14輯專家論證會日前在商務印書館召開,40余位各學科的專家學者及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潞,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裁王濤等出席會議。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自1981年編輯出版,因時間久遠而難以收齊。2009年,商務印書館以整體形式出版的漢譯名著“珍藏本”414種滿足了讀者這一需求。據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助理兼學術出版中心主任陳小文介紹,“珍藏本”出版后的幾個月中,他幾乎每天都接到來自學界朋友和讀書愛好者的各種意見,表示考慮到專業需求和存儲空間的限制,還需要一種分科出版、分科發行的版本。于是,商務印書館以原有5類為基礎出版“分科本”,按各類顏色為標志的學科類別分類整體推出。本次出版的“分科本”,在“珍藏本”基礎上又增補了這兩年新出版的兩輯書目,共500種。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說,商務以此為動力,制定了未來10年出版2000種的計劃,“如果說‘珍藏本’重在整理和固化一個階段的成果,強調珍藏和紀念意義的話,‘分科本’則完全是為閱讀而出版的。”為此,商務采取了與“珍藏本”完全不同的出版和營銷策略。
此次會議的另一項議程是由各專家按學科分組討論“漢譯名著”第14輯的入選書目。學者們分組討論了商務所提出的80余種備選書目,并就“漢譯名著”將來的建設規劃提出不少寶貴建議。據悉,第14輯的品種體現出了近年來“漢譯名著”的選題特點,即在不斷充實古典著作的同時,注意吸收近現代以來世界學術發展的標志性成果,以與國外學術文化保持同步發展。該輯不僅準備收錄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作家如柏拉圖、波伊提烏以及近代牛頓、盧梭、康德等人的經典著作,還將當代一些代表性學者如經濟學家哈羅德、羅伊、J。羅賓遜的代表性著作作為備選書目。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