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遠:香港電影不能缺乏想象力
還記得風情萬種的金鑲玉、英姿颯爽的邱莫言嗎?在由香港電影人吳思遠出品的經典港產武俠片《新龍門客棧》迎來20周年之際,這部電影的經典修復版于2月24日起在內地全面公映。本報記者就此次修復計劃及近年來香港電影遭遇的尷尬境況對吳思遠進行了專訪。
經典修復版《新龍門客棧》海報
“這一直是我的一個心結”
記者: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決定讓20年前的經典電影“重出江湖”?
吳思遠:因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紀念的影片,它是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一個里程碑,榮獲了當年華表獎的最佳合拍片獎,對很多人而言都意義非凡。
20年前,香港的武俠片、動作片拍得非常紅火,也有一些武俠片在臺灣、韓國拍攝,但是與內地合拍的非常少。武俠片拍攝的局限性比較大,那個時候在臺北、臺南、臺中,環境都不是很理想,在韓國格局也比較小,所以我一直想到內地拍一部武俠片,拍出武俠片的那種境界。在內地拍攝《新龍門客棧》期間,遇到過很多困難。因為當時內地的合拍片市場還不成熟,手續辦理得比較艱難;甚至還遭人威脅,找我談判要搶先拍攝《新龍門客棧》,強迫我放棄,在各方的堅持和當時的廣電部的幫助下,我們才得以開拍。
外景地選在敦煌,拍攝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難以預料的困難:要在沙漠中開辟一條通向客棧的小路;沒有像樣的住宿;每天從外景地回到住所,頭發、眼睛、鼻子、嘴里全是沙子;有些攝像器材運不進沙漠……我們花了很多心血克服這些困難。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也是張曼玉得到演技派認可的一個轉折點,那個時代,很多人都認為她只適合拍時裝片,絕對拍不了古裝片。最后,張曼玉憑借這一角色大獲成功,令人刮目相看。
這部電影我們拍得不容易,卻也取得了好成績,不僅在香港、臺灣得到認可,在內地也有很多影迷,幾乎在能發行的地方票房都非常高。當時到上海做宣傳,電影院門口幾乎是萬人空巷,很多電影人都興奮地說,好久沒見到這種情形了;連在臺灣的子夜放映場都是爆滿的,當時我在電影院里看見這種場景,心中的激動根本無法形容。所以,這一直是我的一個心結,一定要讓這部影片重新登上大熒幕,讓那些聽說過這部片子但從未看過的年輕人欣賞下那個時代經典的武俠片。同時,有另一重意義,20年前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如今已步入中年甚至是老年,20年后再次看到,一定會勾起他們很多的回憶。
記者:為什么只是修復底片、重新制作音樂,有沒有考慮重拍一部《新龍門客棧》?
吳思遠:電影是一個很奇妙的組合,什么樣的組合發生什么樣的效應,在這種組合里,任何角色都會表現出其特有的魅力,比如甄子丹飾演的雖然是反派角色,但仍然很出彩。目前重拍這部影片不太可能,很難找到像當初那樣有影響力的組合了,也許以后會重拍一部,不過即使拍出來了,觀眾也難免要與老版作比較。
記者:為什么現在加了高科技、3D特效的武俠片,卻少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武俠片的江湖感?
吳思遠:真正的好電影最根本的是講好故事,技術只是一種輔助。在20年前《新龍門客棧》這部電影已經拍得不錯了,各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20年以后的今天,電影技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也涌現出一大批新生代導演,但是我們在講故事上好像還在原地踏步。一部受大家歡迎的電影肯定是清晰完整地表達了故事,捋清了人物和情節,有效地傳遞了感情,現在很多年輕導演都愛玩技術,技術很成熟,但是故事卻講不清楚。有時候,我們看美國片,真的很佩服他們的創意,即使一個很普通的題材,也可以拍得很吸引人,很有藝術的張力。如何講好故事,還需要大家更努力地去探索。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