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到了該做改變的時候
趙 龍(全國政協委員)
央視春晚持續舉辦了30年,早已成為全球華人共同的“年夜飯”,給人們留下了無數美好記憶。30年,央視春晚既是無數觀眾每年春節前的美好期待,又越來越多地留給人們失望和遺憾。央視春晚不可或缺,但改變舉辦方式也十分必要。
建議改變春晚舉辦方式,一是因為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春晚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人們生活相對單調,娛樂方式相對單一,看電視是家庭娛樂的主渠道,尤其是除夕夜團圓飯后家人圍坐一處觀看春晚,確實是最方便最經濟的選擇。而30年后的今天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獲得信息和娛樂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春晚已不是唯一的方式,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各省市也在舉辦自己的春晚,央視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二是因為綜藝性春晚花費過多。央視春晚30年來一直采用綜藝的形式,是各種藝術樣式的大拼盤。為了適合各類表演的舞美燈光要求,給觀眾呈現一個美輪美奐的舞美效果,每年春晚總是不惜工本巨資打造舞臺。據媒體報道,相比往年的春晚,龍年春晚的舞臺設計可謂非常先進,升降臺由6塊變成304塊,可以隨意組合。此外,春晚的籌備工作長達半年之久,所有演職人員及工作人員的花費恐怕也不是個小數字。
三是因為觀眾質疑不斷。由于春晚風格30年基本不變,節目質量和演出效果不盡如人意,多年來頗受詬病。今年春晚直播結束后,網易娛樂隨即發起了一項為春晚打分的投票,在直播結束后3小時左右,投票總數達10555票,其中61.2%的網友投了“不及格”。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央視春晚分類分期舉辦,在長假7天內分別舉辦以下專場:
臘月三十:新年音樂會——經典民樂演奏(白天直播,晚上重播);正月初一:經典戲曲晚會;正月初二:相聲小品晚會;正月初三:雜技魔術晚會;正月初四:經典歌曲(民歌)演唱會;正月初五:東西方藝術經典集錦;正月初六:上述節目重播,或可舉辦一臺直播晚會。
主要理由在于,其一是為了普及中國文化經典。每年臘月三十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演出相對固定的經典民樂曲目,讓觀眾對我國各民族的經典音樂耳熟能詳。其他各專場節目也以我國文化藝術經典為主,不僅可以傳播普及中國文化經典,也可作為對學校藝術教育的補充。每年的奧地利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都以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為主,讓全歐洲乃至全世界人民耳熟能詳,很值得借鑒。
其二是因為觀眾可有選擇地集中觀看。舉辦專場晚會可以比綜藝晚會更有深度,能夠滿足不同愛好者的口味,觀眾可以集中欣賞自己最喜愛的藝術樣式,而不必在綜藝晚會中等待僅有的幾個片段。
其三是因為省時省力省錢。專場晚會不需要編導們籌備半年之久,不需要那么多主持人,不必花費巨資打造舞臺。
其四是因為可以充分享受節日闔家團圓的氣氛。臘月三十的新年音樂會可在當天白天現場直播(上午下午均可),晚上重播。因為目前國務院規定的統一放假時間是臘月三十,直播結束后現場所有人員都可以回家過除夕。世界最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原來也是在晚上演出的,后來就是考慮到演員和觀眾當晚都要與家人團聚,所以將演出時間改到了每年1月1日的上午。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