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落玉盤琴韻長——記揚琴演奏家史玥
聽史玥演奏揚琴,猶如身處琴韻的迷宮,江流浩蕩云蒸霞蔚岳峙淵停的壯麗,孤林倒影野渡自橫寒江獨釣的寂寥,十里荷花云影波光小橋流水的旖旎,茅舍夜讀枕石聽泉白云出岫的恬淡,都在琴聲里流淌,波漾開闔、迭宕生姿,聆聽著天籟之音,聽眾的心靈因感受到詩意的情愫而深受震顫。
現為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的史玥,出身音樂世家,先后師從于錢方平、桂習禮、劉月寧、黃河等教授,得到過名家項祖華的指點。當史玥還是4歲孩子時,受家庭影響,她就開始學習并喜愛上了揚琴。30年來,在父親的啟蒙和諸多名師的指導下,她帶著對揚琴的摯愛,一步一個腳印跋涉在中國民族樂器藝術的天地,尋找著弦韻與天籟的真諦。
8歲參加全國比賽開始拿獎,13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之前,曾在“星海杯”少兒民族器樂比賽中連續三屆奪得一等獎,并獲得過全國兒童藝術節比賽器樂第一名。迄今,史玥已在北京市器樂演奏大賽、上海“江南絲竹”比賽和中國民族器樂大賽等重要賽事中多次獲得一等獎或重要獎項。她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的那些日子,更是如魚得水,揚琴演奏方面的天賦和才情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她代表中央音樂學院參加過世界揚琴交流會,以一曲《昭君怨》獲得普遍好評;她舉辦首場揚琴獨奏音樂會,其中長達20分鐘的《黃河協奏曲》引起媒體關注;她創作的《弦韻》幾次在中央電視臺播放;她發表過多篇關于揚琴演奏藝術的學術論文,出版了揚琴《靈動》等專輯;她大膽地改編創新揚琴的傳統曲目,《五哥放羊》《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等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這一切,標志著她的演奏技藝和理論知識的逐漸成熟和日益豐富。
她是那么癡愛揚琴彈奏,把學習和弘揚中國民族樂器藝術視作崇高的事業和畢生的追求。她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學歷最高的“學院派”民樂組合“林月冉冉”室內樂團,其足跡遍及海內外。中央音樂學院本科畢生時,她本來能夠進入中國歌劇舞劇院工作,但為了摯愛和夢想,她毅然選擇了繼續在中央音樂學院讀研。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又到了首都師范大學做了揚琴教師。她說:“揚琴對我是神圣的事業而非職業,攻讀研究生會使我對揚琴藝術的感知得到升華,會讓我感到藝海無涯和藝無止境,如果有揚琴博士,我還要考博士。”如今的她,教學上碩果累累,她悉心輔導的學生中有多人在全國重大比賽中折桂或獲獎。全國的很多高校校園里,可以看到她和她的學生們舉辦音樂會的海報。她擔任全國很多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評委,奔波各地,用無形的心血和“紅燭”精神,甘心為他人做嫁衣。
為推廣和展現揚琴這一中國民族樂器藝術,多年來史玥像一只傳播民族友誼和中國文化的青鳥,讓她悠遠奔放、珠落玉盤、清音飄逸的琴聲飛向了世界。從2000年金秋開始,她作為獨奏、主要演員或帶隊,先后受邀赴泰國、美國、芬蘭、瑞典、丹麥、日本、奧地利、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專場演出和音樂會,精湛的演藝盡情展現了中國民樂的風情與魅力,引起反響,受到了許多外國政要和國際友人的熱烈歡迎和由衷贊美,贏得了“揚琴公主”、“民樂大使”等美譽。史玥和她的揚琴已和世界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每當中國的琴韻飛揚飄蕩在異國他鄉時,她就越發明白那清越悠揚的琴聲里,浸潤著她對揚琴藝術多么至誠至真的愛。她有一個心愿,要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揚琴、喜愛中國民樂,因為在她的心里,古雅透香的揚琴藝術是世界的,它不分地域、沒有國界。
琴如其人,藝如其人。史玥的性格大氣爽朗,為人真誠淳樸,一身才氣而毫無拘泥,和她交談,可以感受到她對揚琴藝術那楓葉般燃燒的愛,可以感應到她盡力弘揚中國民樂那金子般純真的心。“我與揚琴無法分離”,一語道破了她的心靈世界,在中國民樂藝術的道路上,她一步一個腳印地跋涉著。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