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作品起個好名字
我三十多年的好朋友、著名電影人、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他在“微博”里發表一篇短文:《給電影起個好名字》。全文如下:
給電影起個好名字,是現在電影人很費心的事兒,想吸引眼球,又想有內涵,還得和內容靠譜,于是絞盡腦汁。看國外那些大片的名字,似乎沒太費勁兒,甚至直呼其名:《哈里波特》《阿凡達》《戰馬》……他們太自信了。貨色好,什么名字觀眾都會看。我們可不敢!太焦慮!作品沒底氣!市場還喜歡吆喝的!
“給電影起個好名字”,此話我以為有普適意義,將其中“電影”二字置換成別的什么均可。比如“孩子”,“小說”等等。若說文章,“名字”就是標題、題目。有人論作文之道時指出,文章起個好題目,就是成功的一半。此話說得或許有點夸張,但說明“名字”的重要性,不能不說有一定道理。
孔老夫子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睂嵵晾砻浴?/p>
人名,筆名,起精彩了,令人過目難忘。有的寓有深意,有的是為紀念,有的表明志向,有的突出個性。我覺得“張之路”這個名就很好,這位老“張”,要走獨一無二與眾不同自己的“路”,他的許多優秀作品證明了這一點。我的名字,樊發稼,一個電視主持人問我這個“稼”念幾聲好,按字典念第四聲很別扭,我說念“家”吧。這位主持人宣讀時,還是中規中矩念成第四聲,怎么聽怎么別扭。這個名字是我爺爺按鄉音起的,沒想到用普通話讀起來佶屈聱牙若此!這個名字無疑起失敗了。南方有個作家,筆名“鬼子”,好怪好另類呀,我始終不能愉快地接受。至于領袖讓革命小將“宋彬彬”改名為“宋要武”,那是另有政治意義在,自當別論。我黨“九大”有位中央委員叫“王白旦”,原是北滿鋼廠造反派、黨委書記。此名不雅之至,因極易與穢稱“王八蛋”混淆,所以后來有高人為其改名為“王百得”。
起名是門學問。過去我國有個著名漫畫刊物,刊名就叫《漫畫》,先在上海出版,后遷京。當初一個同學對我說,這好比一幅油畫人像,題名《人》,哪有藝術性可言!
世上佳文妙詩,題名稱絕者多多。只說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諷刺味十足;《海的女兒》,多有詩意!可這是翻譯家葉君健的功勞,原題是《人魚公主》,幾無可稱道之處。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學瑰寶,許多詩篇燦若秋夜繁星。但有些標題長達十幾字甚至超過二十言,比如李郢的一首詩,標題甚至長達四十八字:《郢自街西醉歸馬鞭墜失崔員外起秘書知其闕用皆許見貽俄頃之間二信俱至短長堅重價不要饒輒抒短章仰酬珍錫》,實不足取,不敢恭維。電影也有名字很好的,過去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白毛女》《女籃5號》《情長誼深》《海島女民兵》和《閃閃的紅星》,數不勝數;如今也有《讓子彈飛》等等。
親愛的作家藝術家,你應當苦心孤詣為你的作品起個好名字哦!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