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青年面對婚戀的矛盾與抉擇——觀電視劇《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與《我的經濟適用男》
電視劇《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劇照
電視劇《我的經濟適用男》劇照
前段熱播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以下簡稱《金太郎》)和現正在一些電視臺播出的《我的經濟適用男》(以下簡稱《適用男》),表達的都是當下的社會生活,明確地說,都是表現當下中國社會中戀愛、婚姻、家庭以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選擇,或者更直接地說,都是關于當下年輕人戀愛、擇偶與父母及其現實社會關系產生的碰撞。
市場經濟、愛情、婚姻、家庭、幸福生活是《金太郎》和《適用男》的關鍵詞和通項,而家庭倫理是二者繞不開的問題
但是,面對通項和共同的問題,《金太郎》和《適用男》選擇的是不同的故事構筑方式和話語表達體系。故事的原產地都是北京,語境都是都市生活,《金太郎》選擇的是故事男女主角金亮和米小米的兩個家庭,直接表達的是兩人愛情和婚姻的選擇:他們以人的質量和愛的純度為第一標準,排除了金錢、物質、地位以及與之相關的所謂“富二代”、房子、車子、票子、北京人身份等等,只不過他們的這種選擇與小米母親的期望以及現實的條件發生了沖突,并引發了一系列故事;而《適用男》的故事涉及何小君、陳啟中、馮志豪、文心、楊帆、杜凱文以及蔡軍和杜美美等多個家庭,故事的背景空間甚至由北京延伸到美國,正是在這樣較為廣闊和復雜的背景下,故事的主人公對愛情、婚姻、家庭、幸福生活的選擇產生了迷茫和困惑,而這種困惑正是“富二代”、房子、車子、票子等非常現實的物質要素滋生的困惑,主人公們一直被這種困惑糾結著。
我們不能說何小君和馮志豪的情感糾葛沒有一點純度,但馮志豪的身份和家庭成了他們愛情的障礙。馮志豪鐘情于何小君,何小君亦視馮志豪為心中的白馬王子,而且,她也許還期望擁有馮志豪的身份和家庭,更不用說媽媽對自己婚姻的期許。但是,馮志豪的家庭為他制定了擇偶的原則,馮家的婚姻不僅是情感的選擇,更是利益的需求,他們早已選定了身在美國的富二代女孩文心作為馮志豪的未婚妻,這是馮家家族利益的戰略選擇,盡管馮志豪不滿意父母的包辦,但最終還是與文心舉行了訂婚儀式。因為何小君及其家庭不能帶給馮家需要的利益,當然也不能給馮志豪帶來“幸福生活”,這就注定她與馮志豪無果而終,盡管馮志豪對她戀戀不舍,她也對馮志豪抱有幻想,但結果只能如此。無果而終的還不僅僅是何小君與馮志豪,莫柔和杜凱文的戀情也不可能有什么結果,且不說杜凱文有自己的家庭,莫柔一開始就是扮演“小三”的角色,關鍵是杜凱文與莫柔的經濟地位不對稱,杜凱文的家庭也是一種利益的組合,他不可能放棄自己的巨額財產和巨大利益。所以,如果說《金太郎》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矛盾,那么《適用男》更主要地表現為利益格局的沖突。
更為重要的是,《金太郎》和《適用男》的故事都是發生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環境之中,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以超出人們想象的速度在加快,社會的多樣化、利益的多元化為各種思想、思潮存在提供了條件,現代性尤其是物質現代性對現代人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盛行,金錢崇拜成為一些人的思維理性,生活方式受利益規則的影響日益嚴重,經濟領域的交換原則延展到其他領域,精神、道德、情感功利化,愛情、婚姻似乎越來越失去感情的基礎,利益的交換、組合越來越在愛情、婚姻中發揮支配作用,原有的家庭倫理受到巨大的顛覆。于是,年輕人中便有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思想和觀念。不可理解的是,婚姻中的功利要求不僅在年輕人中流行,也成為父母輩的一種主導意識。按說,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甚至六十年代人的婚姻應該是非功利化的,物質的緊缺、相對的貧困、觀念的正統,決定了他們的婚姻主要在兩情相悅的基礎上建立。也許正是因為當年婚姻生活的相對清貧,激發了他們對子女婚姻中物質條件的過高要求。現代婚姻在物欲的刺激下顯得如此的脆弱,婚姻危機不斷沖擊著家庭的穩定,婚外情、婚外戀、傍大款、包二奶司空見慣,離婚率不斷攀升,只要物質欲望得到滿足,寧愿當“小三”,這些都成為了一種社會現實。
文藝作品怎樣表現生活現實?這就涉及到創作者切入生活的角度,更深入地說,關鍵是看創作者秉持什么樣的價值觀
因為現實生活是復雜的、多元的、多樣的,無論如何作家都不可能一樣不落、一點不漏地把現實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都會有一種判斷和選擇,擇其要而為之。近幾年,表現現代婚姻的文藝作品特別是電影電視作品不少,一些作品直率地渲染小資情調、富人婚姻,甚至赤裸裸地展示婚外情、婚外戀,加重了人們對婚姻的憂慮和迷茫,很難說這是一種成功的創作。在《金太郎》中,創作者摒棄了婚姻、家庭中的庸俗、功利性的一維,著意表達米小米和金亮對愛情和婚姻純真、執著的追求,以及愛情、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適用男》則展現了現代婚姻中存在的利益交換、依附的問題,以及對人們情感、心理,甚至社會倫理道德、精神秩序的傷害。當然,《適用男》中也有對真情、真愛的追求,譬如杜美美和蔡軍,他們以樸實的生活觀過濾掉愛的功利性,使得愛真切、實在,在分享愛的甜蜜的過程中終成正果。陳啟中與何小君在各自遭受感情的挫折之后,深刻體悟到,愛不是由金錢和財富左右的,需要用真心、真情釀造。
《金太郎》和《適用男》的差異便在于此。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