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師從“附庸”走向“獨立” 稿酬幾十年未變
圖為:王浣
圖為:王浣的插畫作品
隨著全媒體平臺的建立,插畫的商業價值被極大挖掘,一些本土的插畫師正在慢慢走向大眾,國內頂尖的美女插畫師王浣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前,王浣攜首部精裝畫集《爵》來漢簽售,當天崇文書城數百名讀者早已提前買好書、排好了隊,等待她的出現。在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王浣表現得很吃驚:“真有這么多人喜歡我的作品?這真是我的榮幸!”王浣是上海最世文化發展公司簽約插畫師,也是郭敬明的“御用插畫師”,擔任郭敬明多部重點作品封面和人物插圖設計及《最小說》、《最漫畫》封面、插畫設計。作為國內頂尖的插畫師,王浣作品風格色彩濃烈、清冷華麗、筆觸精致,華麗妖嬈之中又顯深沉。
趨勢
插畫師從“附庸”走向“獨立”
隨著漫畫及網絡的發展,一些本土風格各異的插畫師正慢慢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有濃厚個人風格的插畫師開始以嶄新的姿態,成為與文字作者一樣走紅的明星。不少插畫師開始單獨出書,作為出版物來傳播自己的設計理念,國內頂尖出版人郭敬明一直不遺余力地提攜插畫師,他旗下至今已陸續推出《收納空白》《N0世界》《夢見市》等多本畫集,成功幫插畫師擺脫長期以來僅是文字配角的尷尬位置,也為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圖書閱讀。
而這一次王浣出道12年首度出版個人畫集,正是印證了中國插畫師正在從“附庸”走向“獨立”這一趨勢。針對這些變化,王浣在接受采訪時說,多年以來,一些喜歡看漫畫的人,被人們誤認為是“壞孩子”,經過多年的發展,漫畫才逐漸被人們所認同、接受,現在看漫畫的,不僅僅是學生群體,還有大量的青年甚至老年人,隨后,從事漫畫這個職業的群體開始細分,出現了專門配漫畫的“插畫師”。“插畫在傳統文化被重視的同時,商業文化也被更加重視,進而也出現了商業插畫,這同時也讓我們插畫師感受到尊重。”王浣說。
現狀
連環畫插畫幾十年稿酬沒變
雖然近幾年漫畫得到很好的普及和發展,但實際上漫畫類的書籍、圖冊銷售量在逐漸減少,而最初很流行的連環畫插畫也在慢慢走向沒落。王浣舉例說,記得在父親這輩人中,做連環插畫時稿費很高,一幅插畫20元錢,但幾十年來,連環畫的插畫稿酬基本沒有什么大的變化,還是現在的20元左右。“原來的20元可以讓一家人去一趟北京,而現在的20元錢,在北京已快買不到一根冰激凌了,這也許是連環插畫沒落的原因之一吧。”
但總體而言,近年來插畫發展得非常快,如今插畫師紛紛單獨出作品,逐漸有了各自的地位,對此,王浣說:“畫師很多。我只是其中一個。被認可會變得更自信,但是壓力也更大了。”談及插畫師的工作狀態時,十分時尚的王浣說,創作都很艱辛,她曾經“累得睡不著覺,靠扎針灸緩解創作疲勞”,但對于這樣的艱辛,王浣“不排斥,會一直堅持”。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