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動地的愛情悲劇——觀桂劇《七步吟》
桂劇《七步吟》劇照
戲劇雖是場上藝術,但必須有文本的支撐。桂劇新編歷史劇《七步吟》以曹植的兩部經典名著為支點,架構演繹而成。其一是浪漫主義名篇《洛神賦》(即《感甄賦》),其二是五言杰作《七步詩》。前者以超常的想象和浪漫主義的筆法,借助神秘飄忽的夢境,寫盡一點癡念,萬縷相思。色彩絢麗,意象繽紛,寄托遙深,可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并論。因而流傳千古,藝術魅力經久不衰。后者情采并茂,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骨肉相殘的現實以及詩人自身艱難的處境,充滿沉郁憤激的感情,其取譬之妙,用語之巧,令人嘆為觀止,至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編劇之所以對這一題材癡情不減,情有獨鐘,蓋因其間有太多的文化密碼需要破譯,有太深的積淀內涵值得開采,同時也有太大的想象空間可供縱橫馳騁。令人欣喜的是,編劇戒浮躁遠功利,既不乞靈于不著邊際的戲說,也不搞華而不實的出新,而是堅持對其文化內涵的深入開掘,對歷史人物的認真解剖,力圖從人文心理層面展示曹丕、曹植、甄女之間的撞擊與矛盾,差異與糾葛,從欲望、命運的角度揭示其悲劇性,對人性進行終極的探索。這種不倦的追求和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值得肯定和提倡。
當然,所有新編歷史劇都不可能是純粹地發思古之幽情,總是有感而發,有所寄托。《七步吟》能夠引起觀眾現實的聯想和情感的共鳴。其一是對真摯愛情的歌頌。《七步吟》中最吸引人的情節和最為動人的場面是曹植與甄氏之間刻骨銘心的相思與相戀。工于心計、擅于弄權的曹丕雖然在權勢上一直占據上風,春風得意,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但仍得不到甄氏的真心和真愛。他本想出師有名,利用“七步成詩”的伎倆對弟弟斬草除根,以實現對甄氏從肉體到靈魂的長期占有,不料關鍵時刻甄氏突然降臨,搶飲毒酒,欲用自己的生命喚醒曹丕的良知,促使兄弟倆和好。蒼天垂淚,洛水嗚咽,愛神飄然而去,“斜輝幽幽恨綿綿”,留下無盡的哀思……
其二是呼喚從政以德。從民族傳統美德來看,人生價值不在于位置之高低、知識之多少、能力之大小,更不在于財富之多寡、外貌之美丑,而在于德行之厚薄、品格之高下。所以每個人特別是為官從政者的第一要義便是“立德”,而要“立德”便要“修身”。“修身”重在“養心”,而養心莫善于寡欲。曹丕是有欲之君,而非有德之君。他自私、自戀、多疑、猜忌、貪婪、功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或許也會有所作為,但從根本上不可能以蒼生為念,蓋棺定論,功不抵罪。須知有德才能真正有為,有德才能將真、善、美統一起來,實現人性健全發展,才會達到真正的和諧。
《七步吟》的舞臺呈現完整而流暢,并守住了桂劇的本性,體現出桂劇扎根于民間,融合廣西特有的風土民情和人文特點所形成的細膩婉約、靈秀生動、剛柔并濟、富有鄉土氣息的風格特色和貼近生活的質樸簡約之美。演員善于運用細膩而富于生活氣息的表演,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遞情感,塑造人物。音樂唱腔婉轉流暢,跌宕起伏,韻味綿長。唯美的舞美設計,融合、滲透了舞劇的表演理念,圓圓的玉璞與飄忽抖動的絲綢交輝相映,既有歷史的韻味,又有如夢如詩的畫面,格外引人入勝。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