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馬爾克斯講述愛之不可思議
《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 著 楊玲 譯
南海出版公司
當一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享譽無上的殊榮之后,一般來說他的創作很難再往上走一步,這幾乎成為了一個規律性的事情。但是1985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版了《霍亂時期的愛情》之后,我們發現,他打破了所謂的慣例。
“一對男女瘋狂陷入熱戀,卻因為僅有二十歲太年輕而不能結婚,等他們經歷了人生的風雨滄桑,卻因為八十歲太老而不能結婚。”
馬爾克斯曾經這樣介紹自己的這本書。
近日,這部經典的作品結束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盜版歷史,正式得到中文版授權,第一次以完整譯本的面貌真正走進中國。在新書發布會上,著名作家余華,西班牙文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學者止庵,新書譯者楊玲齊聚一堂,共同訴說這段跨越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曠世情緣。
53年里的622種愛情
第一次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什么感受?余華第一次看這本書時還不到30歲,這是他讀的馬爾克斯的第二本小說,第一本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大氣磅礴、震撼人心,而《霍亂時期的愛情》則是從容不迫,深入人心。兩本書都觸動了余華的內心,不過進入的方式不同,感受也完全不同。讀完《霍亂時期的愛情》,余華明白了什么樣的作家是一個偉大的作家。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馬爾克斯把主人公年輕時期的愛情寫得那么純潔、激動人心,就在人們感覺任何力量都無法將兩人分開的時候,就因為女孩的一次巧然回頭,看到了男人冷漠的眼神,就那么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他們的愛情就結束了。
余華說:“馬爾克斯把這一段故事推到高潮,之后只是輕輕轉動筆鋒,卻蘊含了如此大的力量,真是了不起的一筆。”
《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但又不是一個尋常的愛情故事。故事中的愛情間斷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個日日夜夜,貫穿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愛情和愛情的種種不可思議。馬爾克斯用一本書窮盡了世間愛情,洞穿愛情真相,充滿了對生活的思考。
當被問到怎么看待馬爾克斯的愛情故事寫作時,余華說除了崇敬以外沒有別的可說的,而且永遠那么崇敬他:“對于所有作家來說,最難寫的就是愛情,但這又是一個那么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可能也只有馬爾克斯才能寫出這樣的愛情。”
故事中,男主人公失戀后,前后有過622個情人,產生了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
對于這樣夸張的愛情,陳眾議認為是馬爾克斯有意之為,因為如果將這622個情人分類,就可以和司湯達的《論愛情》對應起來,幾乎涵蓋了世間所有的愛情類型,所以這樣寫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而在余華看來,假如男主人公離開女友之后,只有一兩個情人,那就不足以還有后面的愛情了,就是因為他有600多個,每一個對他來說都是逢場作戲,但每一個結束之后都增加或者保留了他對那份愛情的延續,這正是馬爾克斯想要表達的,在作者眼中,真正的生活就是這樣。
如果文學中真的存在什么主義的話,大概只有現實主義
很多人說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都帶有一定魔幻色彩,而馬爾克斯本人并不承認魔幻現實主義這一說法,他堅持自己是現實主義作家。
陳眾議認為,馬爾克斯真正屬于魔幻現實主義的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因為想用一部小說表現南美大陸幾百年的歷史談何容易,只能借助意象。而《霍亂時期的愛情》并沒有集中地采用魔幻的寫作手法,但也有一些,比如阿里薩的母親這一人物,明顯地跟《百年孤獨》里的烏蘇拉很接近。所以無論如何,馬爾克斯的寫作還是有他自己的血統,但這種特點只是他的文學世界里的冰山一角,無法定義全部。
余華聽到“主義”兩個字后明顯有些不認同,因為在他看來,如果寫小說時就想定義什么主義,那就沒法寫了。面對這些理論命名,余華有些無奈地說:“主義已經存在那么多年,哪怕你不喜歡它,你也必須承認它是存在的。如果我們的文學中真的存在什么主義的話,大概只有現實主義。因為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從現實出發,即使寫得再魔幻、再離奇,都不可能離開現實的根基。就像卡夫卡的《變形記》,推銷員一覺醒來變成了甲蟲,但它還有人的情感與心理,還是由他的變形折射人們當時真實的生存狀態,作品本身還是根植于現實。而且現實主義是沒有標準的,或者說現實主義是不可能被終結的,不同國家的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家,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豐富現實主義,馬爾克斯也一樣。就像馬爾克斯說自己是一個現實主義作家,所以加不加魔幻都不重要。”
馬爾克斯曾經說:“書寫完,腦子也空了,有兩本書使我寫完有這種空空如也的感覺,一是《百年孤獨》,再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談到《霍亂時期的愛情》和《百年孤獨》兩本著作的不同,譯者楊玲表示,在《百年孤獨》中,馬爾克斯就像高高在上的上帝一樣,俯看世間,用神來之筆審視著人類社會和百年歷史。而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他又回歸肉身,回到最質樸的人性上面,讓人感受到人類的七情六欲,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愛情,像一首絕美的情詩。陳眾議則指出,兩本書的出現也是一個必然,馬爾克斯前期的創作都歸結到《百年孤獨》上了,但是沒有寫到自己身邊的生活,《霍亂時期的愛情》正好是一個完美的填補。
《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的兩面,也許合起來,我們才能看到真正的馬爾克斯。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