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好聲音”——《中國好聲音》帶來的啟示
《中國好聲音》4位導師
近期,《中國好聲音》成為收視率和口碑最佳的電視欄目,也成為浙江衛視繼《中國夢想秀》之后又一個王牌節目,而且受到國家廣電總局的肯定。這臺節目的橫空出世也不禁讓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黯然失色。《中國好聲音》再現了2005年《超級女聲》的“盛況”,從參賽學員、嘉賓導師到幕后制作、市場營銷,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微博”話題,達到了街談巷議的效果。
啟示一
以原裝進口提升“國際”水平
這些年,電視欄目成為各大衛視賺取收視率的重要途徑。如果說新世紀之初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央視的《幸運52》《開心辭典》開啟了中國電視欄目娛樂化的序幕,那么2005年前后湖南衛視策劃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真人選秀”節目則不僅讓觀眾體驗到“拇指短信投票”的“全民狂歡”,而且使得湖南衛視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芒果”(俗稱“芒果臺”),一度被作為央視“老大哥”的有力挑戰者。直到2010年江蘇衛視推出婚戀交友節目《非誠勿擾》,才打破湖南衛視獨霸娛樂江湖的格局,也帶動其他電視臺把電視節目的創新作為立臺之本。
不過,從《超級女聲》開始,某種類型的電視節目一經熱播很快就會成為競相模仿和抄襲的對象,這一方面吻合于降低研發成本和市場風險的經營之道,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造成盲目跟風、“千臺一面”的泛濫現象。特別是近些年《非誠勿擾》《中國達人秀》等婚戀、草根秀節目的火爆,各大衛視紛紛“順勢”在黃金時間段爭相推出相似節目,一時間婚戀交友、達人(草根)秀滿天飛,甚至不惜嘉賓、選手身份造假或說出“驚人之語”來吸引眼球。可是,欄目播出量的增多并沒有帶來節目的創新和高品質,反而形態雷同、粗制濫造,這直接導致2011年下半年國家廣電總局緊急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
在這種背景之下,電視臺在保留原有黃金欄目的同時,開始走向欄目精品化的道路。途徑之一就是不惜花高價直接從國外引進高收視率的經典節目,這樣也可以減少制作新節目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其實,兩年前東方衛視就推出《英國達人》的中國版《中國達人秀》,2011年浙江衛視也原版引進英國BBCW頻道的收視王《就在今夜》,打造為《中國夢想秀》。今年最引人關注的引進節目分別是央視綜合頻道的《謝天謝地,你來啦》和《中國好聲音》,前者來自于澳大利亞的《你是主的恩賜》,后者則是荷蘭的王牌節目《The voice》。可以說,中國電視欄目已經從新世紀之初的自制、“山寨”逐漸走向以原裝進口為主的發展階段。據悉全國排名前十位的衛視超過半數購買了海外節目版權,這無疑“瞬間”提升了中國電視欄目的“國際”水平,也便于國內電視制作業學習“先進”經驗,盡快消化“進口技術”以提升本土創意水平。
相比國產自制節目,這些“原箱不動”渡海而來的進口欄目在舞臺設計、情節編排、場面調度上更加精致。每個“進口節目”都有一個詳盡的“用戶手冊”,里面收錄了節目原樣復制的步驟、現場排演的細節以及拍攝機位、后期剪輯的“秘笈”,國外公司還會派遣技術專家、制片人或導演“親臨”現場指導,以保證“原汁原味”地復現這些引進節目的核心風格。可以說,《中國好聲音》的制作方式有點像電影領域中的“大片”,用大投資、大制作并承擔“血本無歸”的高風險來博取高額回報。幸好,《中國好聲音》確實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啟示二
真正制播分離的成功案例
與浙江衛視去年推出的《中國夢想秀》不同,《中國好聲音》并非浙江衛視獨立制作播出,而是聯合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的星空傳媒下轄燦星制作推出的。也就是說,這檔節目的版權購買、制作與播出平臺是分開的,這和近些年中國廣播傳媒行業的改革有關。制播分離已經成為當下電視節目生產的常態,只是相比民營制作公司,國有電視臺往往出于節約成本而購買自己的子公司所生產的電視節目或電視劇,從而出現制播雖然形式上分離卻實際上還是一體的現象。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好聲音》是少有的真正制播分離的成功案例。
“制播分離、轉企改制”的市場化方案只是改革的一張面孔,與此同時,廣電總局同樣強調在電視臺的改革中,電視臺等傳媒集團不僅是自負盈虧的、自主經營的市場化“企業”,同樣也承擔著宣傳和公益的責任。因此,當下傳媒行業的康莊大道是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日前,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表彰2012年廣播電視創新創優欄目的決定》,《中國好聲音》也在“創新創優欄目”之列,可謂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獲得了市場、官方和觀眾的多重認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追問《中國好聲音》究竟傳達出了什么樣的主流價值觀。
(編輯:偉偉)
· | 電影《中國好聲音》殺入賀歲檔 |
· | “中國好聲音”頻唱電視劇主題曲 |
· | “好聲音”本周六登陸臺灣 |
· | “視”界有多大? |
· | “好聲音”再度集結 相聚天津沙灘音樂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