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諾獎想到“安獎”
我覺得作為世界兒童文學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兒童文學,它的總體創作實力及已經取得的業績和成就,決不遜色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我們完全擁有摘取安獎桂冠的資格。
中國作家莫言榮膺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喜訊傳來,國人為之雀躍,一時口口相告,額手相慶,不亦樂乎。當然也有對此說三道四的,那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對那些太離譜的雜音,不必太在意焉。
莫言獲諾獎,體現了諾獎評委會衡量標準的調整與評獎尺度的開放,體現了世界文壇對中國當代文學的關注與認可。這是順應時代潮流滾滾滔滔前進的明智之舉、公平之舉。那種所謂“中國當代文學都是垃圾”的荒唐說法隨之不批自滅。
莫言獲諾獎,實至名歸,因為他確實具有雄厚的文學實力,因為他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和《蛙》等等佳品杰作在。
平心而論,中國擁有獲諾獎實力和資格的決不止莫言一人。
由諾獎,我想到安獎?!鞍勃劇比Q國際安徒生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人稱“小諾貝爾獎”。由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于1956年設立、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以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以獎勵世界范圍內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獲獎者被授予一枚金質獎章和一筆豐厚獎金。最初只授予在世的作家,從1965年起,也授予優秀的插圖畫家。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近30名作家榮獲該獎。從1990年起,雖先后有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孫幼軍、金波、秦文君、曹文軒、張之路、劉先平等被舉推為安獎候選人,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個代表世界兒童文學最高榮譽的國際大獎,每屆都與中國作家擦肩而過。不能不說這是中國兒童文學的一個跨世紀遺憾。
我和一些悲觀論者不同。我覺得作為世界兒童文學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兒童文學,它的總體創作實力及已經取得的業績和成就,決不遜色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我們完全擁有摘取安獎桂冠的資格。正像莫言獲獎前中國眾多“成人文學作家”有著揮之不去的諾獎情結,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熱望獲安獎的心情,是很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的。
2007年秋,安獎評委會主席佐拉甘妮女士曾來華訪問,我作為中方人員參與了同她的交流。我一點也不覺得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國際上對中國兒童文學持有歧視性偏見。
莫言的許多作品,曾被成功地(優質地)翻譯成英、德、日、意、俄、西班牙、荷蘭等數十種文字,而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卻無此榮幸。顯然,中國一直未能問鼎安獎,與翻譯不力有關。據我所知,我們往往臨時抱佛腳,在參評前匆忙將候選人的某部作品趕譯成英文(多數好像還是節譯)。這是典型的“應付”,更遑論翻譯質量了……
啊,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渴望安獎的焦慮,何時能夠得以緩釋?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