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娛樂新意到武俠制勝——看影片《太極》系列
香港導演馮德倫推出的3D版《太極》系列前兩部影片,近日在內地相繼公映,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武俠這一中國電影的傳統類型也再次受到關注。在幾度輝煌之后,中國武俠電影于新世紀前十年的中葉,遭遇了嚴重的同質化危機,至2011年,這種同質化浪潮達到了極致,被喜愛這一類型的中國觀眾廣為詬病,其直接后果便是2012年中國國產電影的市場占有率急劇下滑,作為主流國產商業影片的武俠類型再度沉淪。面對中國武俠電影的這種頹勢,投資商和創作者們也感到了危機,都試圖以各種手段來進行反同質化的努力,在美學和市場兩方面重樹武俠電影的旗幟。《太極》系列片便是這種反同質化努力的具體顯現。該片第一集《從零開始》融入大量的新娛樂元素,試圖為武俠類型賦予新的表現力;而第二集《英雄崛起》則在延續上集藝術創新的基礎上重新回歸武俠精髓。
當下中國電影中武俠類型的同質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便是“千片一律”,從故事框架到影像表現都缺乏原創性和想象力,跟風重復,很多表現都已經成為陳詞濫調,不再受觀眾歡迎。《太極》系列片對此種同質化進行突破,影片將主要場景設定為陳家溝這一以往武俠片中較少涉及的地方,在電影空間呈現上獲得了新鮮感。其次,該片在具體的影像呈現上給武俠電影注入新趣味的想法非常明顯,從中看到主創的想象力,這在其第一集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從零開始》將動漫風格融入其中,但改變不僅僅在框架和剪輯上,而在深層次、全方位的表現上。如影片以無聲默片手法介紹主角來歷,以卡通的方式來展現武功身法的圖例注釋,默片和卡通片也因此成為情節回顧和過場串連的主體。此外,有趣的題注也成為電影的另一大看點。電玩式場景的呈現,則更是該片的特色,如闖關游戲,植物大戰僵尸、憤怒的小鳥、切水果等現代人的游戲場景設置,還有人物和場景的動畫貼名和在雙方對壘時顯示狀態生命值等等,使之成為一部巧妙借用游戲電玩元素的另類武俠電影,也顯示出了電影在其敘事方式和鏡頭運用被電玩游戲瘋狂借鑒下的一種逆襲。這種新意不但極力標榜著時代的鮮明個性和創意的求新求變,更直接體現了城市年輕人的文化生活元素,對當下的觀眾主體——年輕的電腦游戲玩家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從零開始》中以娛樂新意對以往同質化武俠片有所顛覆,可貴的是,其第二部《英雄崛起》沒有將這種顛覆推向極致而再次跌入了同質化的武俠鬧劇。《英雄崛起》中仍然部分保留了《從零開始》的娛樂新意,但其更重要的是運用新的表達呈現傳統武俠片的獨特魅力,回歸到武俠精髓。無論如何,武俠片都必須擁有鋤強扶弱、行俠仗義等積極內核,而情節張力、人物刻畫和動作場面是其立足之本。《英雄崛起》中,重新呈現了這些武俠類型元素。
其一為傳統武俠片中情節、人物和俠義精神的重歸。經過一系列的同質化的新寫和惡搞之后,中國經典武俠電影中的人物、情節和俠義精神遭到解構,許多武俠片中的上述元素落到了不倫不類的地步。在《英雄崛起》中,這些經典元素重歸銀幕。片中充滿了兒女情長到國仇家恨式的經典武俠電影的主題和情節套路,陳家溝比上集中遇到了更為嚴峻的劫難,在這危機時刻,陳長興、陳玉娘、楊露禪等人以死相拼,而“浪子”式的陳栽秧盡管和父親陳長興未消除隔閡,仍然駕駛著“天威翼”前來解救。最終,所有的危機經過艱難的打斗,再加上清官的作用而一一化解。此外,該片還回歸了經典武俠影片中的正常情感表現,展現出了楊露禪和陳長興的師徒情、陳玉娘的愛情,以及和陳家溝同生死共患難的鄉土情。片中還將楊露禪的武功變化紐結于傳統道家思想的“陰陽調和”,這樣就將他的武功蛻變與玉娘的情感發展聯系起來,將男女情愫與師徒情感結合起來,以回歸經典武俠類型的情感套路。
其二為武打場面占據主導,動作魅力凸現。動作是中國經典武俠電影的另一主體,在《太極》系列影片特別是《英雄崛起》中,這一主體也實現了回歸。如在該集中,對太極的動作想象從一個場景無縫拼接地過渡到下一個場景,屋頂、祠堂都是平常的比武場地;動作與環境相生相應,村民打著太極割麥子。這些略顯夸張的場面,實際上昭示著主創對動作這一主體的重視。當然,片中最重要的還是打斗場面的表現,兩部《太極》的終極高潮,都落在了“陳家拳”作為一個拳種的個體特點和魅力展現上。《從零開始》的結尾高潮,是陳家拳當世宗師陳長興的雜兵戰:一個人單挑一群人,把陳家拳的風格和特點全然使盡。到了第二集,無論前邊炮轟陳家溝的爆炸場面多震撼,后邊突圍戰的場面多激烈,影片的結尾高潮,還是扣在了對太極拳種特性的展現上,用一場“八卦掌VS太極拳”的高手過招來作壓軸高潮。這場對決壓軸戲被搬到了廚房里的屏風上,交手雙方既要注意屏風的位置又不斷地想將對方打下屏風,加上廚房炒菜時的動作襯托、渲染,使得整段戲十分流暢、精彩而有趣,突出了動作的魅力。
其三是向近年來成功武俠類型電影的致敬。如融入了現代科技、運用懸疑類型敘事等等。現代科技在《從零開始》中已經顯現,片中營造出了“特洛伊”;至《英雄崛起》現代科技元素倍增,“特洛伊”仍在,陳栽秧回到陳家溝的“陰謀”表現,也具有一定的懸疑類型,增添了敘事的智慧感和復雜性。這些成功之處,是對以往成功的中國武俠電影的繼承和致敬。在之前票房和口碑較好的同類型影片如《狄仁杰之通天帝國》(2009)、《武俠》(2010)等都能找到影子,向成功的武俠片致敬,既是該系列片反同質化的另一路徑,也是其重歸武俠精髓的體現。
從娛樂新意到武俠制勝,《太極》系列影片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同質化努力。然而該系列片也并非盡善盡美,還有諸多不足,其中敘事是最為關鍵的問題。第一集中由于專注于娛樂新意的呈現,敘事方面就顯得薄弱,特別是對反角方子敬的處理上,影片缺失很強的信服力將他推到那么極致的反派位置,他的反派行為難以讓觀眾置信。這一短板直接影響到了第二集的敘事,這一集雖然加強了敘事,顯得比第一集節奏明快,內容緊湊,但方子敬如何走向極致反角的因果邏輯問題依然困擾著觀眾。
(編輯:偉偉)